以前不敢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或者什么事情会让自己开心。
总是看到周围人开心了,仿佛自己就开心了。若周围人不开心,自己也不会开心,或者说不敢开心。
慢慢地,我逐步形成了讨好型人格。用优美的语言与行为,去试图讨好他人、取悦他人。所以,以至于,时常感觉自己像个小丑。直观的体验是,每次参加完聚会活动之后,我总会感觉身心疲惫,有种被掏空了的感觉。然而,其他人确感觉不错,因为我总能试图照顾到一群人中的每一个人的情绪与喜乐,所以,这也是聚会场合里,大家总喜欢喊上我的原因之一。
随着自己慢慢成长,我开始学会不再勉强自己,并且学会呵护自己的内心。不喜欢参加的活动,不强迫自己去参加。不喜欢认识的人,不强迫自己去认识。
同时,对待他人的讨好/喜欢,也开始理性地或辩证地去看待。展开来说就是,以前,别人喜欢我,我常常会被动的接受,而不会主动的拒绝。因为我担心我的拒绝会造成别人的伤害,看到他人因我而受伤,我就会自责与愧疚,进而伤害了自己。所以,我会因为不想伤害而去忍受,但是内心里的不喜欢并没有转变或改观。不能接受的地方,还是无法接受。进而,造成自己仿佛了迷失了自己,或者陷入一种绝望、无望的境地。时间久了,这种感觉也非常的恐怖,或者说对自己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直到自己忍无可忍之时,选择永远的逃离。
再之后,我不敢再轻易的接收别人的“讨好”或“喜欢”,除非是我自己同样发自内心的喜欢。否则,我都会尽快逃离,生怕自己再陷入往日的泥潭之中。
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左右,我不敢爱,不敢恨,甚至将自己封闭了起来,拒绝了外界的一切打扰。就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个胆小鬼,也最开始逐步麻木。自己也感觉自己少了灵光,缺了可爱。于是,我又开始试图去改变自己。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改变,激活自己,或者让本质的自己重新激活,而不再去封闭自己。
这段时间,内观自己也并不是我在刻意的封闭自己,也不是真的胆小如鼠,而且选择了通过工作去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三年的工作积累,让我慢慢开始变得强大,遇到问题,也敢于去挑战克服。同时,经济方面也收获了积累,内心的安全感也获得了提高。这时再看自己,应该与上次受伤的自己,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需要外在评价,不再需要他人认可,更多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尊重自己,呵护自己,并时常聆听自己。
期间内,也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一些朋友,可是,没有自己喜欢的,这时候的区别以往的做法是,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再勉强自己接受。并且,会较早的,将不喜欢的人及早解放,如此既不会拖累自己,也不会拖延他人,应该是一种双向的负责。
虽然仍然尚未遇到我心意的人,但是我不焦虑,不惶恐,继续静静地提升自己,静等最美的自己,也静等最美的遇见。
生命的意义,有时候在于遇见。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遇见更好的他人。无论过程中,遇见谁,我们均应心怀感恩,即感恩遇见。
有的遇见,是帮助我们完成生命中的一些功课。同样的,也有些遇见,是我们帮助他人完成生命中的一些功课。无论是自修,还是修他,我们都应积极应对。做好了,都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