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戒為師
【以戒为师】(33)

【以戒为师】(33)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5:58 被阅读3次



    佛教律学入门 (33)

    虚云法师著

    三、忏后还净“律学”如十诵律,五分律,四分律,根本说一切有部等,这么多,又这样的严厉!若果在幼小受戒,或没有学识研究过的便易犯戒!纵使能知道些的,就永不犯戒吧?“知而故犯”,罪业更重!这样讲来,佛陀慈悲方便,也许我们知过必改,惭愧忏悔,方可清净;如戒本序说:“众中若有罪者,当忏悔,忏悔即安乐,不忏悔罪益深!”

    梵网经说:“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使得灭罪!……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


    五戒戒相 ⑨

    五、酒戒

    犯相:

    1. 酒。

    2. 无重病。

    3. 饮入咽喉。

    无犯:

    1. 以酒调药治病。

    2. 以药酒涂抹皮肤或伤口以疗伤。

    说明:饮酒于比丘、比丘尼戒中犯一咽一波逸提罪,可忏悔。而受持五戒之居士,犯酒戒,亦可忏悔。律中说,酒有十过:一、颜色恶。二、少力。三、眼视不明。四、现瞋恚相。五、坏业资生。六、增疾病。七、益斗讼。八、无名称(声誉)。九、智慧少。十、命终堕三恶道。故应努力受持此戒。

    酒包括酒糟、酒曲(含酵素、酿酒用),有酒精成份,饮入喉能醉人,无论是否有酒色、酒香、酒味。若不是酒,虽有酒色、酒香、酒味,而无酒精成份可饮。

    饮酒时,作无酒想、空想、或其它名目想(如:般若汤),皆犯。

    若有病,以酒和合汤药,只为增强药效,无犯,但需告白。 (完)

    (摘自《嘉义新雨》第22期 明法比丘)


    戒如大地 ⒀

    八. 持戒的最基本功德是什么

    《长部·涅槃》中载佛陀在巴连弗城外教导居士们,持戒有五德成就:

    1.得大名誉。

    2.得有惭、有愧、正信、精进、多闻、正念、智慧之七圣法财宝。

    3.持戒者在亲近僧团等清净人士住处时不会羞惭却步。

    4.持戒者在临终不昏昧苦恼。

    5.持戒者可由其心清净,死后得以往生善趣六天中。

    (根据南传佛教戒律编撰)


    破戒之罪 ⑦

    十四、破戒的人,极难跟人共处,仿佛毒蛇一般。

    十五、破戒的人,不能亲近接触,仿佛大火一般。

    (摘自《大智度论的故事》龙树菩萨原著 鸠摩罗什 刘欣如译)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 ①

    前  言

    《华严经》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净业三福明确宣示“具足众戒”。持戒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三业,要从自己做起,要从起心动念做起。《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念佛正是摄心之法,即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缘之妄念。念佛能净三业,治一切烦恼心病。现代众生烦惑日重,由贪瞋痴染浊心所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故而略述根本五戒之对治。

    (一)以戒为师

    《佛遗教经》记载世尊教导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意谓:“你们在我灭度以后,应该尊重并爱护戒律,如同黑暗中遇到光明,贫穷人得到宝藏。应当知道,这就是你们的大导师,就和我住世教导一样。”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波罗提木叉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敬法,也就是敬解脱,要修善法,对治不善法,而得到解脱。(摘自《佛教导航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戒为师】(3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b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