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之道

作者: 桂叶圣 | 来源:发表于2024-01-02 14:58 被阅读0次

恒卦讲何以恒长之道。然世无长恒者,故佛家曰空,大是!

人类对稳定的追求是固执的,谁也不情愿改变自己来迁就这个世界。但变化是冷酷的,茫茫宇宙连整个地球都不关心,更不要说芸芸众生中的某一个了。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多平淡,但是却难以让人接受。因为变化就是无常。可不接受又如何?宇宙根本不理会我们是否接受。设定就是如此,就是无常统治一切。

无常易言之即非恒。恒卦之后接遁卦,先人有深思也。

初六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尾”,系后,遁而在后。“遁尾”,如同“后夫凶”,因遁得太慢,乃危厉。

“初六”居艮初位,处遁之始,遁尾不前。遁得晚,后且危,“后夫凶”(易经•比卦》),退不及时,恋栈,危也。

晦时,含章,不显章美,有美含之!有智,自求多福;无智,自求多灾。今天即自求多灾。

初,下位;六,阴爻。以常理,此为小民言。故毓老师解“退不及时,恋栈,危也”,解的勉强。

六二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脱)。

“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六二”与“九五”皆中正相与,既是贤才得想方设法好好系住。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固志”,固他的志,给他好的环境,他还会跑?

“执”原文毓注为“固结”。《说文解字》为:“捕罪人也。”我以为此处《说文》解地更确。

一卦有六爻,以“君臣民”分,第二爻其位虽高于初爻,然依旧是爻。初六爻已说,非言“恋栈”,此六二爻亦绝非留贤。

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执也,系也,具武事,不能招“远人”来,又不能令境人安。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民心者得天下。”张角小寇且知“至难得者民心”。黄牛之革其韧其固,能系人心乎?得民心以革系乎?孟夫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执之用黄牛之革”,殆以“犬马”视之矣,安得人之视其为“腹心”!

以“黄牛之革”作“留贤”策,乃獭之驱鱼,鹯之驱爵,桀、纣之驱民事。渊不言,鱼自来;丛不求,爵自至;汤、武怀民,故民负襁褓而奔。此皆易解事也。然历朝历代皆不乏以“系黄牛之革”为“留贤”策者,皆饮鸩止渴、杀鸡取卵计,祸国殃民、危害天下莫此能过。

“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脱”,绝非留贤之道。

“执之用黄牛之革”,实在因为初六“遁尾”“遁得太慢”!

九四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九四”阳刚,居乾健之始,与“初六”正应,但在遁之时,能远小人。

“君子吉”,君子断然而退,能固其志;“小人否”,小人则做不到,因循苟且。当退不退,遗臭万年!

第三、四爻,臣位。此处君子、小人,乃以德辨,而非以位论。若言位,一位单言君子、小人皆可,然无既是君子位,又是小民位者。此其一。以位言,九,臣位。以位论只可言“大人”“小人”,此言“君子”,故知非以位言。此其二。

“君子吉,小人否”,前我认作:“君子”“小人”“遁”,然后或“吉”或“否”。然未必当如此解也。

如上之六二爻,认“遁”为“否”,而献“系黄牛之革”为计者,此乃无识之小人所为事。世之大否,皆此等人以其臣位而行虎狼爪牙事,所造之巨孽而成。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以“来去自如”示天下,何愁不有桀、纣驱民而来?此乃惠而不费事,故君子以“遁”为“好”而“吉”之。

前我曾误解此爻言“君子、小人之遁,各有吉凶”。今知前解误。无论君子、小人,皆一人、一家之事,小道也。《易》为百经首,何可为一人、一家而论?故以国家、天下之大道,解《易》之宗旨,更妥当。

九五

九五。嘉遁,贞吉。
《象》曰: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九五”与“六二”正应,“六二”固志,“九五”正志。君臣皆中正,按志行。“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不恶而严”,严己身,正固而吉,遁之嘉也。

九五,君位事。我等斗宵之民,野处江湖,无足为算,本当无言。观“九五之尊”“嘉”“遁”之事,知六二爻小人所献“系革”之事未成,欢喜赞叹。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故略陈己见,以“与”之。

“九五”能“正志”以应遁,我等小民“有福了”。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用什么神仙法术,“九五”“正志”以应下位小民“六二”之“固志”,即可天下太平也。

“固”当解为“固有”意,如司马迁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志”即本有之志,非他人所妄加者。

“正志”当解为:使此志得正,扶正其志也。一国之志,所谓意蒂牢结者是也。

改革之先机“包产到户”,即“六二”小民之“固志”也,故“九五”一“应”,社会之面貌便焕然一新。可证此。

\text{䷠},上卦为乾\text{☰},下卦为艮\text{☶}

乾为天,其性动。上乾,上者遁乎?

艮为山,其性止。下艮,下者止乎?

遁尾,黄牛之革已执之,无所可遁,故艮乎?苦哉!

遁卦,卦体:乾为天,艮为山,天下有山,山渐高,天不可逾也,遁。

卦德:山虽高,其性止;天行健,上进,违避而去,遁,退也,退避也。

乾卦与九三之阳爻遁。艮下之阴爻长。此非“劣币驱逐良币”之事乎?若阳再遁一而阴进一,即成否\text{䷋}卦,至否之时,上下不交通,世道即难以挽回矣。

初,观《封神榜》土行孙可遁土,知读dùn。遁,现代有书写为循,不识,读为循环之循,误! 循乃遁之异体。

双人旁、 (辶),、足字旁,都可用做表示走跳动作之偏旁。走字旁,如“赶”,“赴”可证。此遁字,唯缺走字旁者为字者。其他偏旁皆有。双人旁之“循”已见,走之底的“遁”外,常见还有“遯”,足字底有踲。“遁”字,异体、本字,共计有十四字之多,可见“遁”之道何其多矣!

然遁之道于我,唯酒场“尿遁”而已,然亦不熟,每为人识破,愧杀。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木心说:“移民,是翻了脸的爱国主义。”

去也,徒也,移民也,亦皆为遁也。

以“爱国主义”论遁道,善也。

若孤竹国之伯夷、叔齐,周之泰伯、仲雍,皆去国者也,然太史公大赞之。如太史公“通天人之际”者,吾何能?然谅此四去国者之心,然其爱父母之国,亦何难?

青山处处,皆可埋骨,吾祖吾宗,覆此黄土!
此我乡土,生我养我,即不恋土,忍弃乡邻?
生乎此间,死乎此间,我等小民,何所逃遁?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夫不均,士乃逃遁。
君人之遁,愿上谅之,反躬自诚,天下太平。

读《易》笔记到此为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遁》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bp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