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后一批80后,搭上80年代的末班车。80末90初,是承上启下的一批人,见证了贫穷和落后,吃过苦也受过罪。同时也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人,跟随网络信息化,走在智能时代前沿的一批人。我们的身上,贴着时代的标签,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在我们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在我们出生的那个时代,是国家对计划生育最严厉的时代。到了我们结婚的时代,国家又开放二胎政策。我们背负着最艰巨的责任,我们可能要独立承担老人和小孩。我们这辈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背景是农村的,大都只有一个兄弟姐妹,家里有超过两个的,几乎都是因为重男轻女的现象。

现在的孩子,上学要送,放学要接,吃饭要哄哄,晚上还得监督写作业,还要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有个朋友生三个(二胎是双胞胎),今年大的读三年级,小的两个读一年级。他说每天就因为孩子写作业这事,脾气变得很不好,内心要奔溃好几次。没有几个小孩子能规规矩矩的自己做完,他非常讨厌面对作业,但又没办法,老师一般都会给家长布置作业。想想也真是好笑,他自己读书的时候吧,逃课打架,成绩垫底,九年义务都没读完,小小年纪就出来社会打工,然后早早就结婚生子。现在小有成就,已经在城市立足,为了孩子,又重新回到九年义务教育。我真怕他小孩随便一道题就把他给难倒,她老婆虽然比他学历高(中专),但是这位妈妈根本震不住这群熊孩子。(我严重怀疑这种叛逆是遗传)
我们小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除了念书,就是干农活,做家务。学费虽然不是很贵,从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到大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我们的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又忙的要死,哪里有时间管你学业,都是自己做完,都是交代老师该打就打,该罚就罚,不听话就尽管教育。除了作业,上山下田这些粗活,和里里外外的家务活,就是我们的家庭作业。从小做到大,反正就是脏的累的都干过。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小孩,就变得娇气。在农村,娇气是不存在的,你要是不听话,就是一顿胖揍,打到你服为止。都说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也许是因为穷怕了。

我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长大,本着一颗善良的心,一直都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规规矩矩的读书,兢兢业业的工作,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就到了而立之年,还没来得及认真地年轻,等明白过来,就要选择认真的老去。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为人父母,才知道父母有多么不容易。我们现在已经是家庭的顶梁柱,心里想的是家庭,肩上担的是责任,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去容得下其他。以前都是别人为了我而活,现在终于轮到我为了别人而活。生儿育女,代代相传,不过如此!这么多年过去了,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提升自己,然后努力生活。学会一身技能,用尽一切力气,只不过是为了平凡。然后等子女长大,继续把这份平凡传下去。
有的活着,是为了吃饭;有的吃饭,只是为了活着。以前有个领导对我们讲过一句话:“有足够经济基础,没有物质烦恼的才是生活。还在为一日三餐奔波,为一套房子一部车子而奋斗的,那只是生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是被动的在生存?又有多少人可以主动的去生活?好像我是属于没有选择权的那种,因为我一直都在被动的生存着。

时代在变,转眼之间,我们成了社会的主力,从为人女子到为人父母,从少年到中年,从学生时代到教育学生的时代,从小职员到小领导,从小屌丝到小老板,似乎走完了整个过渡期,身份、地位,似乎一切都已经在慢慢的成型,我们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我告诉自己,不管外面有多少变化,初心不能变。在得意时,不忘善良;在失意时,学会坚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我们的孩子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
生活中零零碎碎的琐事非常多,吵吵闹闹在所难免,不要因为这些事,迷失了自己。对父母要孝顺,对朋友真诚,对社会热心;当然,对自己也要温柔。因为我们接下来,还要不断的面对经济危机、感情危机、健康危机、甚至是教育危机。我们在老去,孩子在长大,我们的父母最终都要离我们而去。所有,除了生死,其他的都不算事,都能熬过去的。
十年热血写信仰,一片赤诚铸精魂。
网友评论
这一篇文章可以说十分接地气了。
所说的观点和现象也是时代发展留下的必然事件。我们身处社会这个大机器之中,一生都在探索“生存”与“生活”的含义。
文章也涉及了很多热点话题:“80后的独生子”“重男轻女”“教育改革”“辅导孩子,家长变学生”……
字字句句透露着身不由己啊。
如果能单独刨析一个问题,做到精细化,专业化,不失为一篇热文。广而概之,不足以触动人心。
再一个美中不足的是大段落,分段做的不够好,一段话太长会是读者看起来很累。希望可以采纳。
第一段排版也不太好,一大段黑体其实很容易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趣。黑体的作用在于强调重点,突出观点,表明态度,最好三言两语,精准概括。
请原谅我如此犀利,毕竟今日职责所在。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