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一切学习性质的东东,包括不限于看书、上课、交流、总结分享等。
图片来自:游民王阿牛有次上葛印卡老师的内观禅修课程体会到“观呼吸”和“当下”的理念,加上自我认知学习面很宽却不够深的认知,决定控制看书和学习。后来又听包导分享自己许多知识都是静坐中灵感突现、冒出来,而极少再学习。后期每次看书或电影都会改掉一个旧习惯,养成一个新习惯。
我觉得挺好,符合我的内观(打坐)认知,以及符合我的需求,于是要求自己:每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就写一篇文章。(这也体现了我的“学习倾向”)
而后下意识的手伸向书籍或看演讲时(即使是霍金的《大设计》系列)都会产生自责(太杂就散了)和压力(要写文章)。于是我很痛苦(VIA 里“自我控制和自我规范“排18位)。但心灵不够敏锐,也不知道为何痛苦。(现在看来是:严重违背并试图扭转“人格力量”)
痛苦之下惯性的又开始搜知识了。特特找到 TAL 教授的积极心理学。回忆之下发现“喜爱学习”是我 VIA 24项人格力量 里第二位。第一位是“对世界的好奇和兴趣”,也就是说阅读书籍、上课、学新鲜知识等方式是能够同时满足我这两种“人格力量”(天性)的。
这使我非常震惊。不带着觉知的人,是很难发现自己因何而痛苦,并找到原因的。更多是陷入“觉得自己负能量”-“自己差”-“逼着自己做更好”-“更累更沮丧”的恶性循环。
我们需要避免盲从“模仿认为很厉害的人的习惯\理念”,避免盲从社会主流价值观、工作价值\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
人格力量不分对错,是中立的,只是看我们怎么运用。并不是反对训练那些天性中我们不擅长的,也是可以、需要训练的。而是当你按照人格力量行为时,你会觉得充满活力和动力,这是发自内心的很本能的。这是来自你内在本能的,本质的内在观念。
——当我们忽视天性的“人格力量”,逼迫自己训练不擅长的“人格力量”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和负面情绪。
再次体会负面情绪是好的,它在提醒我们“有什么不对”,正如疼痛提醒我们保护自己一样。被忽视的“负面情绪”并不会消失,它们被压抑着,总有一天会爆发。
负面无罪!它在提醒我们“主人,有什么不对劲!”学着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并去找一找背后的原因。
或许抛开“保障”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需要放弃和勇气,或许有许多未知的困难等着我们,但是一旦开始做你不可或缺的时候,如果工作就是你热爱的,你会更具有创造力、更有激情,你会看到可能性。如果你真正的问自己想要什么,如果真正的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想要的上面,你会得到许多答案。
遵循人格力量是高尚的,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会使我们快乐,使我们更具有创造力,使我们不知疲倦,而这就是做好一件事情或者说获得幸福(自我实现)最需要的。所以,去做你喜爱的事情吧,去做你擅长的,去做少了就不能活的事情,相信我,你会做得非常好。
也许你愿意和我一起展开“天性的热爱”,干点“无功利的傻事”,尝试“为梦想添砖加瓦”,那就戳:江湖招募令:让写日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个 1 小时中,我们一起用 30 分钟写日记,用 30 分钟来练习沉静专注地完成那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阅读、写作、学习、画画、练字。我们要知道,写日记使我们获得陪伴与疗愈,而经营爱好将使我们人生更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