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5323/0bafb86a42d118e4.jpg)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献,说殷纣王是在战场上被生擒而后斩首悬旗,并非他见大势已去乃登鹿台自焚自杀……
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自焚这种酷烈的自杀方式。
1.
说到自焚,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史书中的殷纣王,而是远在印度的年轻寡妇。
资料显示,印度寡妇自焚有两种形式:一是,丈夫死后妻子要同丈夫的尸体一起火化;二是,丈夫尸体火化过后一段时间妻子再择期自焚。
为什么要等些日子?那是因为妻子在丈夫火化时可能身怀六甲或处于经期,被认为是不洁净的,没有资格作殉葬品,只能日后另行焚烧了。
…………
据说,在印度,一开始,寡妇自焚这种仪式还只是上流社会的一项特权。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种仪式就流布到民间去了,争相效仿。
2.
自焚仪式通常在河边举行。
仪式开始前,妻子要沐浴,穿戴齐自己最好的服饰,然后在鼓乐队的引导下、亲友们的护送下缓缓走向柴堆,披头散发地半躺在上面……
这里要注意这样两个细节:
一是,为了减轻这个女人的痛苦,人们往往会事先给她喝一种饮料——一种含鸦片的麻醉剂;
二是,这个女人腰部以下都是被捆绑着的,因为人们担心她忍受不住烈焰的烧灼而跳下柴堆。
显然,都知道自焚不好受!
3.
那么,为什么还要自焚呢?
一个很明显的原因是,失去丈夫的印度女人生活艰难,艰难到她们觉得生不如死、不如自焚。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寡妇为了得到自焚殉夫的准许(旧时,一个印度女人如果得不到所在地区总督的允许是不能擅自自焚殉夫的),不惜向所在地区总督手下的办事人员去行贿。
一旦得到准许,寡妇的所有亲属都会赶来祝贺,祝这个不幸的女人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荣光。
再就是,婆罗门祭司也向这些可怜的寡妇保证,如果她们以身殉夫,来世便能享受荣华富贵。
祭司为什么这样伤天害理?
有人称,寡妇自焚对于祭司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按习俗,寡妇自焚时佩戴的首饰归祭司所有。
4.
有人问,在柴堆被点燃的那一瞬间,那些可怜的女人会后悔吗?
要回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视线移到当下自焚轻生者的身上来。
有研究表明,被救治的自焚轻生者,大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懊悔、自责;他们意识到自焚轻生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给社会、家庭、亲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
为此,他们觉得没脸见人。
…………
此外,一些重伤患者对亲人的精心照料疑虑重重,总认为是假象;他们考虑的是,伤前的容貌、健康已不复存在了,往后也很难得到家人的谅解,终将被遗弃,遭他人取笑……
他们想活着,又害怕活着。
…………
是的,自焚的预后不乐观。
5.
其实呢,正是因为太过于酷烈了,单纯的作为一种自杀方式,自焚并不常见。
反而是,因为过于酷烈、对心灵冲击大,自焚被一些人,比如邪教组织、极端团体、弱势群众,作为表达某种诉求的方式在使用。
(参考资料:《惨不忍睹的印度寡妇自焚仪式》,欧阳馨;《近代印度寡妇自焚殉夫》,苏振兴;《自焚轻生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骆家琴、骆嘉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