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79851/89ae880339104cde.png)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因为读一本书更新了思想,遇到一个人,哪怕只是通过书籍遇见,开始改变自己的行动。深层次的道理或许是书上的知识拨开了困惑你的迷雾,或许是那人处于高原期的技能是你梦寐以求的,很多很多种可能,求证的意义并不大,只是你的骨子里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度其实并不高,那就够了,你想改变,就这么简单。于是,改变已经从“遇到”起悄然开始。
我在探究小说门径时,对于故事的产生,强烈意识到是有“故事核”的存在。但没有精准定义,一直模糊在心。终于有一天,就在三星期前,求知欲打败了慵懒,战胜了无所谓。我开始检索“故事核”看看别人怎么理解的。当时有点寄希望于“百度百科”……在以前很漫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求知是靠百度百科解决的——多么令人悔恨的蛮荒级认知啊。三星期后的现在,我学到了“主题阅读”、“立足行动的再定义”、“概念化思维”、“元认知能力”,再去思考故事核,就像久霾重见蓝,舒畅无比——通过检索印证,发现故事核有五花八门的定义,故事的核心,媒介物等等,和我的理解不一样。我定义的故事核是故事的凝结核,通过故事核产生故事的不确定性。这一检索,产生了裂变式发现。在知乎发现了用理工科思维理解写作的徐湘楠,并且一路追文到简书,遇到了简书一哥彭小六,开启疯狂学习模式;在彭小六的推荐书单、APP又发现了成甲、罗辑思维、万维钢、李笑来,进一步发现精英人士的思维、见解、逻辑、习惯、知识管理有独到之处。自此,图稳之心打破,财富自由之志苏醒,常年闭锁的交际圈、阅读面、浅度认知造成的井底之见,因遇见精英,融解!
原来我的知识这么陈旧,这么零碎,我引以为豪的一些方法论多么的不成体系,引为以对的一些观点多么的飘摇无力。没有试错,没有反馈,没有迭代,就这么毕业了十年。知识太疏于管理了,知识太需要管理了!
这是一个不换思想就换人的时代。从“遇到”开始近三个星期以来,由一个搜索词引发的裂变反应,带来了以下收获:
1、知识是有裂变反应的,一个知识点不断裂变为壮硕的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关联的时候,因为临界知识的共通性,会产生跨领域裂变。是以,越学越感到不足,越不足感到越要学,在知识的裂变中不断地爆发、释放无穷无际的力量。
2、如果我们脑子里没有一个概念的话,我们的脑子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个事情。你不知道GUI外观专利的概念,脑子倾向于不会去思考GUI外观专利的事,碰都不会碰一下。
3、概念是知识间产生关联的联结点,知识通过关联活化。
4、概念是可以重新定义的。立足于行动的重新定义,更有指导意义。李笑来对财富自由的定义是: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简洁、清晰、准确、正确,而且有指导意义)
5、不管是总结,还是概念化、或是重新定义,都是对从现象到本质,从源头到更源头的深度思考。思考到达了“元”的境地,就获得了临界知识。这个思考过程被称为元问题思维。黄金圈法则里叫ask why。
6、在梳理收获的时候,发现收获已经开始裂变,可以一直写下去……
最后,盘点一下近期的改变,视为里程碑:
1、为知识买单:订阅《精英日课》、《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小说课》、《好好学习》、《大师们的写作课》。
2、绘制壮硕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树蓝图。
3、开始大量主题阅读:概念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深度认知等。逐渐量化主题阅读,每个月多少主题多少本阅读量。
4、定期梳理知识,不是把笔记再看一遍,而是进行主题思考,关联知识,写作分享出去。
5、开始刻意练习元认知能力。
6、使用印象笔记、释放大脑、开始运用印象“IDEA立项-收集-整理-写作”不断输出思考的结果。争取做到万维钢式日更。
7、写作方面,更加注意语言的起承转合、流畅、通顺。
8、策划自媒体、公众号运营、个人品牌、超级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