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教研讨
应用技术比核心技术更重要,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应用技术比核心技术更重要,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作者: 海生国学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05:09 被阅读11次

    应用技术为什么比核心技术更重要?

    这一讲,聊的是第二个变量:技术赋能,这是我们在技术创新这个慢变量中,观察到的小趋势。

    这一讲,我们先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是核心技术重要,还是应用技术重要?

    核心技术,就是技术的基础,是支撑整个产品生产的最关键的技术和工艺,比如发动机就是汽车的核心技术。

    应用技术是指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比如互联网可以应用于电子支付,也可以应用于线上销售。

    其实核心技术和应用技术之争,也是2018年人们讨论得最激烈的一个话题。

    1. 要核心技术,还是应用技术?

    这就要从中兴事件说起了。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兴通讯实施制裁。中兴是中国最大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在全球也位列前十。

    这么大一家企业,居然在美国的威胁下毫无还手之力,这突然提醒了中国人,原来自己在芯片这种核心技术上还非常落后。

    一些人就说,我们要反思过去技术演进的路径,得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于是,在很短时间内,举国上下对造自己的芯片这件事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我要告诉你的是,核心技术当然很重要,但应用技术可能更重要。

    在理解技术创新的时候,我们不能只以技术的先进程度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以哪种技术更容易为最大多数的人、最大多数的企业赋能作为标准。

    这个观点听起来比较另类,我还是用历史事例来说明吧。我们不妨把时钟拨到20世纪初。

    2. 为什么流水线会出现在美国?

    20世纪初,汽车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汽车最早是由欧洲人发明的,但汽车的兴起却是在美国。美国当时最重要的汽车制造企业是福特,正是由于福特,美国的汽车行业才后来居上。

    请你设想一下,如果你是福特,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发展什么技术?

    答案似乎应该选汽车的核心技术,也就是发动机。最早的发动机是在欧洲出现的,当时最先进的发动机也是欧洲生产的。

    但不是说有了发动机,你就能够造出最好的汽车。

    汽车生产是个系统工程,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工序都需要做到精益求精。

    事实上,导致美国成为“车轮上国家”的革命性创新并不是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

    你想想,流水线是一种高深的先进技术吗?不是的。

    流水线的雏形最早在美国的屠宰场就已经出现了。牛、羊被吊在绳子上,来回转动,然后由屠宰工人完成不同的工序。

    福特汽车厂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其实也不是有意借鉴屠宰行业的。

    一开始,工人把某一道生产工序所需要的零部件放在一起,然后人动起来,跟着零部件走。后来,他们把零部件放在一个木托盘上,托盘下面装了轮子,可以推来推去,这就是汽车行业最早的流水线。

    虽然流水线看起来不是什么先进技术,但在整个工业化时代,生产过程都是按照流水线的思路设计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主要方法也是按照流水线的思路。

    我们是把生产过程拆成不同的工序,把整个生产流程化,把每个工序标准化,这样才能尽可能做到既减少生产时间,又能保证产品质量。这就是工业化的精髓,工业化的本质就是流水线。

    我再来告诉你,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只能出现在美国,不会出现在欧洲。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的性格,每一个市场也有它的性格。流水线的性格,只跟美国的市场投缘。

    从消费者的性格来讲,美国消费者对于价格更敏感,对效率更敏感。美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公路四通八达,汽车在偏僻的农村都变成了一种必需品。

    欧洲的情况就不一样,欧洲的道路更崎岖,城市和城市的距离更近,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需要买车。

    而且,美国社会阶层比较扁平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欧洲社会阶层分化更严重,如果你的车是生产给普罗大众的,那么贵族肯定不买,所以欧洲的汽车都是小批量生产的。

    正是由于这种市场性格的差异,美国首先出现了大批汽车订单,而且都是标准化产品。美国一上来就是批量化生产,为了完成订单,就迫使美国的汽车企业去寻找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这才使得流水线应运而生。

    3. 创新者的窘境

    那么,流水线是不是一个特例呢?

    不是的。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很多时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技术不是所谓的核心技术,而是应用技术。

    轮子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巨大,但轮子有什么技术含量呢?集装箱导致海运成本下降了90%还多,可是集装箱不就是造了个标准化的箱子然后把货物装进去吗?

    所以,我们不是说核心技术不重要,而是说,不能因为要发展核心技术就轻视了应用技术。

    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一下,为什么集中发展核心技术看似正确,实际上可能误入歧途。

    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克里斯坦森教授写过一本书,叫《创新者的窘境》。克里斯坦森教授讲到,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它们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它们做得太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些企业的思路都是常规的思路:我得服务好自己的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努力把产品做得精益求精。

    可是这种思路是有误区的。

    当你去问自己的顾客到底有什么需求时,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想什么。

    在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如果你问一个消费者想要什么,他肯定想要一辆坐着更舒服的马车,因为汽车是个什么东西,他根本就没有想象。

    此外,你服务的这部分顾客,只是市场上的一部分人,你可能会忘记了围墙外边的世界,忽略还没有进入你视野的更广阔的人群。

    也就是说,你会错过很多新兴的小趋势。

    于是,你可能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竞争对手超过了自己。

    这些竞争对手原本是从更为低端的市场进入的。因为低端市场利润太薄,技术水平不高,所以行业内的领头企业都不屑于做。

    这些从草根崛起、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后来者,会很快拓展自己的市场,一步步提高技术水平,并把势力范围从低端转移到中间,再从中间市场试图攀登高端市场。

    那些聚焦于高端客户的领跑者呢?

    最终被挤到了市场的右上方,也就是高端用户、高端产品这么一个小小的市场角落,广阔的市场腹地都被那些从低端起家的竞争对手抢走了。

    你再想想,倘若这些后来者刚进入市场的时候,不是先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而是直接上来就拼刺刀,跟领跑者竞争核心技术,试图抢占高端市场呢?

    结果会怎么样呢?它们很可能马上就会被打得爬不起来。

    4. CCTV,你们的楼盖歪了

    说到这里,可能还会有很多朋友不服气。

    因为在他们看来,技术进步就像是盖楼。基础技术就是打在地下的桩子,应用技术就是地面上一层一层盖起来的楼房。你不打地基,上面的楼怎么盖得起来呢?没有核心技术,怎么能发展应用技术呢?

    这是对技术演进的一种误解。技术演进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

    跟盖楼不一样的是,在技术的演进过程中,应用技术会影响到核心技术的变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应用技术也会随之变化,应用技术变化了,核心技术也要随之更新。

    我们经常会讲到指挥权要交给能看见前线的战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盖楼的故事。

    2004年秋天,中央电视台的新楼在北京东三环开工。刚开始不断有人打电话给政府或是电视台,“CCTV,你们的楼盖歪了!”。

    等到这栋楼盖完了,人们才发现,这是一种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建筑结构。

    这其实就是新技术大楼的盖法。

    现在,新技术革命的地基已经打好,地面的楼层刚刚冒芽。

    在它刚刚开始建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也打电话过去说:“哎,你们的楼盖歪了”?

    5. 总结

    好的,这一讲我们讨论了技术演进的路径。

    导致美国成为工业大国的革命性技术创新,并不是像发动机这样的“核心技术”,而是流水线这样的应用技术,而美国之所以出现流水线,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性格,恰好和美国的市场性格相匹配。

    这能够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能够最大程度地推动中国经济崛起的很可能并不是核心技术,而是应用技术,应该寻找跟自己的市场性格最为匹配的技术。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补足短板,把我们的核心技术好好发展起来,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够妄自菲薄,其实我们的优势是发展应用技术。

    应用技术比核心技术更重要,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应用技术比核心技术更重要,知识的应用和转化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rt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