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延迟满足”实验—棉花糖实验众所周知,规则就是孩子如果能不吃掉眼前的一块棉花糖,15分钟后就能吃到两块。实验中有的孩子没等多久就吃掉了那块糖,有的孩子等到了第二块。
实验人员对这些孩子做了跟踪调查,发现等待时间长的孩子不仅在学业上超过等待时间短的孩子,而且在工作、生活得各个方面都更有优势。
实验的结论是:自控力好的人更能够抵抗眼前的诱惑,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实验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却被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育儿专家”拿来作先进的育儿理念,提倡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训练,让孩子知道需求必须等待,从而培养出孩子的自控力。
然而,延迟满足的能力无法靠延迟满足这个行为驯化而来。如果我们需要孩子具备某个能力就通过一些手段来训练孩子的行为,那我们养育孩子跟马戏团的驯兽师有何区别?
这里有一个新版本的“棉花糖实验”,从这个实验也许我们能看到延迟满足能力,即自控力的本质。
新版本是由罗彻斯特大学教授Celeste Kidd设计的。她将孩子分成A、B两组,同时让孩子们和她的同事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实验人员会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现在用这些旧的蜡笔,或者稍等一下,她会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几分钟后,A组的实验人员拿着全新的蜡笔回来了;而B组的实验人员空手回来,和孩子们道歉,说,“对不起,我记错了,我们没有新蜡笔了。”
同样的情况又重复了一遍,这次是许诺有新的贴纸,同样的,A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贴纸,而B组的实验人员又再一次道歉。经过这两次前期的“热身”后,才开始旧版“棉花糖实验”。
结果非常令人震惊,A组的孩子通过测试的比例要比B组的孩子高出四倍。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得到及时满足的孩子,心中有信任的孩子才有更好的自控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婴儿时起,他的哭闹、饥渴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幼时的情绪和需求也能得到很好的回应,他自然就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信的,同时也自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达并得到满足,即使一时不能被满足,也不会太过失望,很好商量,愿意等待。
因为信任,所以能安心等待。
相反,总是被延迟满足的孩子就会处于“得不到”的恐惧中,若是在表达需求时还被拒绝、被否定、被评判,他就会觉得是自己“不配得”,这种对外界的不信任和对自己的不自信,就会在眼下有一点好处时就会迫不及待的消费掉,而且会变得贪婪。所以,一些孩子在父母面前很不讲理、不能妥协、索求无度。
所以,孩子的自控力从何而来?从父母的及时回应和满足、父母对孩子信守承诺、孩子深信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而来。道理很简单,比如坐公交车我们都争先恐后地抢位置,但是坐高铁一人一票,我们不用担心没位置,自然变得文明了。
之前网上有个很热的新闻:《儿子买玩具遭拒,掐住母亲脖子》,众人都批判这个儿子太任性,太狠心,应该严加管教。
这确实是个悲剧。
可是,不管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他都不是天生这样,而是被他的养育着养成这样的,只不过养育者不明白自己是怎样把孩子养成这样的而已。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担心:孩子的需求太容易得到满足,他会不懂得珍惜,得到后也不会再有上进的动力。于是在孩子提需求的时候我们故意拖延,等到孩子苦苦哀求、一再保证会珍惜的时候才满足,我们认为这样做孩子才懂得珍惜。
确实,人类就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要。
例如在职场,一些领导很会使用“画大饼”、“开空头支票”这样的招数让下属不断付出,而得到的收入却很少。可是有些下属虽然知道自己很亏但却愿意付出更多,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吃到大饼,可是结果往往是被人玩弄于掌心。
而从小就得到及时满足的人,画的饼对他们来说没什么诱惑力,他们有理智判断付出与收益,不会活在别人编制的美好泡沫中,他们也有智慧识别出骗人的伎俩,不容易被骗。
父母今天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就决定了将来别人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幼时的需求总是被批评、被刻意延迟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要么成为填不满的无底洞,比如很多女生喜欢购物囤货,面对广告就是没有自控力;
要么成为压抑的老好人,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很难拒绝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只付出不索取,总是吃亏,一肚子怨气还不敢说。还认为别人不愿意满足自己、苛求自己是正常的,世界就是苛刻的,舒服顺畅的生活不属于自己。
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不是要求父母有着神一般的存在,随时随地都满足。有些事情本身有必然的等待过程,比如要吃妈妈做的蛋糕,那就必须等蛋糕做出来;想要很贵的玩具,妈妈买不起,如实相告,孩子失望也很正常,这些挫折是自然的,有失落、有难过都是正常的心理经历,不会留下创伤。
只有父母刻意延迟、故意制造苛刻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比如一些父母拒绝给孩子买东西时总忍不住评判孩子:“前两天才给你买了玩具车,玩一天你就不喜欢了,现在又要!”“家里那么多玩具你不玩,非要买这个,买了你也玩不了几天!”“你从来不懂得珍惜,还总是要这个要那个!”……
这些理由无非是让我们在拒绝孩子的时候更理直气壮一点,让我们心里更舒服一点—或者坦白说,让我们面子上过得去一点,我们没有想过这些话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感受。
及时满足是在孩子表达自己的需要时,父母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很困难,也无须勉强。父母无需完美,但必须诚实。
所以,即使达不到孩子的期望,也要肯定孩子的需求,不要评判孩子的欲望。孩子不是天生的不可理喻,相反他们很通情达理,前提是父母也善解人意地对待他们。
拥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一定是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面对诱惑,面对挫折,他们会表现出良好的自控力,等来最佳时机,拥有富足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