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对洛阳女儿略作介绍,以冷语发端,自含鄙夷之意。第二句写她的丈夫骑着骢马,她的侍女为她献上鲤鱼片,显出她的“身价”因嫁得良人变得极其高贵。第三句第四句写洛阳女儿的饮食起居极为奢华,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木做成,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第五句至第八句写洛阳女儿的丈夫对她的宠爱。用石崇绿珠的典故突显丈夫对她的怜爱,又用石崇和王恺斗富的典故刻画出其夫正当青春年华,身享荣华富贵,意气骄奢。接下来写通宵沉醉于狂歌狂舞中,直到天亮,九微灯才熄灭,这里以九微灯入诗,无异是把“洛阳女儿”与王母同化为一体了,从而为“洛阳女儿”披上了一层高贵的外衣。其富贵之相,借典故婉然传出。“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写“洛阳女儿”戏乐已毕,无暇练习曲子;打扮好了,依炉熏香而坐。“坐”字,仿佛见其慵懒之态和空虚无聊的贵族生活。下面又拓开一层,写“洛阳女儿”出入贵戚之家,奔走权门之内,虽语不涉讽,但讽意存焉。诗的最后两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把笔锋猛地一转,描绘出一幅貌似孤立实则与上文融浃为一的越女浣纱的画面,西施在未遇时,尽管有着惊人的美貌,却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和前半部分的铺张扬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意旨深深隐藏在文字背后。
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小户人家的女子一旦嫁入豪门,便一跃成为身价百倍的贵妇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不遇之女,即使美颜如玉,亦不免终生沦于贫贱境地。在封建社会,女性没有独立人格,她们不能出去工作谋生,所以就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嫁得良人上。嫁得好的女孩子,她的整个家族的命运都随之改变,杨贵妃被册封之后,她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为夫人,堂兄杨国忠本来只是个普通人,借着她一步登上丞相的位置,甚至当时的社会风气都变成“不重生男重生女”。可是这些嫁入豪门的女子真的像她们的外表那么光鲜亮丽吗?在男权社会,女性在婚姻中没有自主权,只能无条件取悦男人,也不能主动提出离婚,只有被丈夫休弃的份。而豪门人际关系复杂,规矩繁多,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年轻女子要想立足要花很多心思,如果她在人际交往方面天分不高,境遇会很惨,婆婆的嫌弃,其他妻妾的明争暗斗,甚至丈夫宠爱的婢女都可能欺负她。另外人心易变是千古不变的定律,丈夫今天喜欢她,不能代表永远喜欢她,就是在现代社会,出轨的现象都很常见,更何况是男权绝对主宰的封建社会,豪门之家的男性换伴侣就像换衣服一样随便,所以这些女子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为了自己的后半生打算,她们只能和其他妻妾、婢女勾心斗角争取宠爱和名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贾宝玉口中比男人更可恶的“鱼眼睛”。
其实在现代社会,诗中描写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美貌的女孩受封建思想毒害,缺少女性主体意识,仍然和旧时代的女性一样自我物化,放弃自我提升,努力上进,信奉“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娱乐圈里的女明星更是把嫁入豪门当做奋斗目标。可是嫁入豪门的女明星里面生活幸福的寥寥无几,很多在豪门的繁琐家规下日子过得一地鸡毛,还有不少被丈夫抛弃,为了谋生不得不重操旧业。诗中的洛阳女儿其实生活很空虚,而且也面临被抛弃的危险,到那时她将何去何从,所以还不如像西施那样,尽管贫贱,但自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换取生活,哪怕是头白溪边尚浣纱,也好过“一入侯门深如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