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经的修真原理

作者: 皇氏三墳 | 来源:发表于2017-06-21 12:19 被阅读18次

    古人将学习民族经典的方法,分为四大类:“目治”,“口治”,“心治”,“手治”。

    这四大治学的方法,充分与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功能相关,充分体现出一个“动”字,也就是要求动眼、动口、动心、动手,四动合一,启动大脑额叶区左右双侧的“布鲁卡区”。

    “目治”,就是动眼阅书看字;

    “口治”,就是动口出声朗诵经典;

    “心治”,就是动心印心而心领神会;

    “手治”,就是动手书写抄录经典文字。

    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目”、“口”、“心”、“手”整体的综合全面运用。

    经典诵读中的书声朗朗而入耳,清泉潺潺而出心,通过动口而达到动心的宝贵方法,是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关于诵读心法,《德道经》中已有专题阐述,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手治”学习方法——抄经。

    “抄经”,伴随着人类文字书写的发展,其历史由来已久。

    抄写文字与人身心的关系和作用,古人多有著述。

    宋易理名家邵雍,在《梅花易数》第四卷《指迷赋》中,写到:“言,心声也;字,心画也。心形如笔,笔画一成,分八卦之休囚,定五行之贵贱,决平生之祸福,知目前之吉凶。富贵贫贱,荣枯得失,皆于笔画见之”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写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唐太宗李世民:“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

    虞世南《笔髓论》:“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辅,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也。”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字有态度,心之辅也;心悟非心,合于妙也”,“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澄心运思至微至妙之间,神应思彻”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手是人类外在的头脑”。中医也有“十指连心”、“心脑相通”的生理解释。

    抄经过程中的得“心”应“手”和“心灵手巧”的实现,需要眼睛观字在先,手描摹字形随后,心感体会,默契神会,大脑同步复制转录文字的全息信息,并且将经文的全息影象和全息能量以传导的方式,复制灌输到全身的细胞之中。

    因此,抄经过程也是眼与经合、手与经合、心与经合、脑与经合、经与人的调适应合过程。

    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nietianya,免费送珍藏版国学典籍和国学智慧培训视频讲座10部。谢谢大家,祝大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抄经的修真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wz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