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朗读,那真是我的最爱,从小学五年级一直到大学,凡是有比赛,我都会积极的参加,虽然每次都只是二等奖,但是阻挡不了我的热爱,它依然是我自信的点燃点。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我深刻的知道朗读的重要性,对于文本文意的理解,朗读更是功不可没。
但是我怎么能把我朗读的这个感觉带给孩子,带给我的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也在不断的尝试,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失败的做法,希望大家少走些弯路或者加以改进来指导孩子朗读。
我和所有的刚入职的新老师一样,犯了一个很幼稚的错误,那就是心急,也有可能是视角没来得及转换,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思考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当时就傻傻地想着,我想让孩子们学会朗读,自以为目标很明确,用什么方法呢?示范!然后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尝试,结果大败而归。
现在想来,失败的原因有这么几点:1.我当时的目标确定以及学习方法都只是一个很随意的想法,并没有教学设计。就好像我有远航的心却没有船一样,我自己都出发不了,怎么能带着孩子们出发呢?
2.我忽略了朗读应该重视个别指导,以个别带动部分,以部分带动班级,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当时傻乎乎就知道齐读,完了男生读,女生读。
第一次尝试以大败告终,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原因,而是走上了另一条失败之路。我感觉朗读应从最基本的发音开始。发声对了,朗读的感觉就来了。所以我开始教孩子发声技巧,吸气,呼气,然后嘴巴张大,发声,手摸着自己的肚子,你感觉肚子在动,感觉就对了。也许这个思路对朗读是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我对发声练习也是知其然不知死所以然,示范不是很到位,缺乏专业的指导,孩子们是很感兴趣,只因为我不会教,这条路子也就不了了之。
就这样一年,孩子们只会读课文,并不会朗读。这次讲评《坐井观天》,很明显听出来孩子们的问题,而我并没有对孩子的读课文做出指导。认真地听大家的评课,听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有人说“孩子现在有的断字断句都成问题”,我忽然火花迸射,又想出一种途径!
对于朗读,我应该先给孩子们做好解释,所谓朗读,首先一点要做好断字断句。我就用了一节课,借助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来和孩子们一起揣摩断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第一句,我停止了,我告诉孩子,“逗号要停顿,句号要停顿,句号停顿的时间比逗号要长。在句子中间也会有停顿,一个词一个小停顿。”然后,我又示范了一遍。“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我给孩子们重新划分了一下句子的结构。孩子们读得有些夸张,我告诉孩子,这是一个陈述句,应该读的平平的。我又示范了一次,孩子们紧接着来读。这次就好多了。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这句不好读,因为孩子们的“的”字短语总读不好,总是“的”的音很重,其实不是这样的,它是轻声。我将“的”字短语单独拉出来教孩子读,“细长的葫芦”“长”的声音长一点,“的”轻一点,“细长的葫芦”,孩子们尝试,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可以了,“的”字短语强调的是他的形容词,所以形容词要重读,我找一个孩子尝试一下,其他孩子去听,去分辨他读的好与不好,对与不对,孩子们已经有了正确的评判标准,自己悄悄地在尝试小声跟着读。我能听出来,孩子们在有意识地琢磨他的读法。试了几次之后,进步很明显。“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满”字重音,注意停顿。来尝试读一下。放在句子中有的孩子“的”字短语又读不准确了,但他可以知道自己刚才读的不完美,再继续示范,跟读,个别读,评价,直到一个短路读出滋味。……
后面有一个感叹句“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哇”是感叹词,我教他们,说“哇”的时候眼睛要睁大,露出那种喜悦。“可爱”是这句的形容词,应该重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这句很容易就出来感觉了。一个自然段教完,我再次重申:句子中词语不能读破,逗号停顿,句号停顿的时间要长。我示范把这个自然段读了一次,孩子们尝试,个别读,孩子们找他读的精彩的地方,将精彩的地方自己再次尝试,下一个孩子接着朗读,孩子们听。
这节课,就以这样的方式读了两个自然段,我发现,从刚开始第一句一直到最后,孩子们都没有扯着嗓子吼,而是在读,真正意义上的读。我让孩子们自己感觉,自己读的和以前读的一样吗,孩子们都说“不一样”。一节课,孩子们在朗读上的变化很大。
这节课我的目的是明确朗读的标准,不只我明确,孩子们也得明确。目的达到了。从他们可以听出别人朗读的好坏就可以知道。
给后来尝试的你的建议:刚开始,不要怕浪费时间。你要知道,你用一篇,两篇,三篇课文这样范例指导,指导他停顿,语气,“的”字短语以及一些朗读小技巧,孩子们就会很明确,朗读是什么样的,往后拿到文本,他会不自觉的模仿,以期达到标准,往后的进步就不是老师指导出来的,而是他自己练习,琢磨出来的。
在这里,有几点一定要注意:1.老师一定要范读。就像禹州老师说的“即使老师朗读不是很好,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处理停顿、重音,效果也就出来了”。
2.老师要把最基本的朗读技巧用精确的语言传达给学生,不能光示范让孩子感受,朗读刚开始的指导是有技巧可循的。
3.在整个教朗读的课堂上,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倾听,学生也要倾听。听差异,听不同,听变化。
4.要对孩子的朗读尝试做及时准确的评价,让孩子可以在同伴中找到榜样,也可以找到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有一个着力点。
5.不要心急。这是朗读训练,训练就会花时间,我们做的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活。老师在心理上要有这样一个认识。
我依然在不断地尝试,只期望我的学生在朗读上有一个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