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826)

闲读《随园诗话》(826)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10-23 20: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六·六六】

余得绍兴十八年《题名碑》朱子五甲进士也。王葑亭中翰戏题云:“若使当时无五甲,先生也合落孙山。”朱子小名沈郎,亦载碑中。

绍兴十八年,指1148年,农历戊辰年。绍兴,宋高宗年号。南宋赵构被金人所逼,奔窜于江浙一带。公元1131年逃至绍兴(那时此地名称越州),觉得心情很好,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并改年号为“绍兴”,而越州随之更名为“绍兴”。绍兴十八年,朝廷举行科举考试,状元为绍兴府山阴人王佐(1126—1191,字宣子,号敬斋),朱熹于绍兴十七年(1147)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市)乡试中举,十八年(1148)三月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是年,朱熹年仅19岁。

题名碑,科举时代刻有同榜中式者姓名、年龄、籍贯的碑石。与后世《题名录》相仿。有的还在录前载有主考、同考官等的姓名。清·赵翼《陔馀丛考·题名录》:“一榜进士出翰林衙门,例刻题名録,此盖本唐进士登科记之例也。”袁枚购得南宋绍兴十八年《题名碑》拓片,颇为自珍,在《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六三》再次记述。

朱子,即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乳名沈郞,晚称晦翁。出生时右眼角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十九岁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后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诏以熹累乞奉祠,可差主管台州崇道观。”庆元六年(1200)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五甲,古代科举用语,指宋代经殿试合格进士的等级。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0 )殿试进士,始分三等取士。淳化三年(992) 分殿试及第者为五等,第一至三等赐“进士及第”,第四、五等赐“进士出身”。天圣五年(1027)改“等”为“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并文林郎”;二甲赐“进士及第并从事郎”;三、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赐“同进士出身”。元、明以后,固定分为三甲,遂不再见此称。清代殿试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袁枚考取进士的成绩为乾隆四年己未(1739)科庄有恭榜二甲第五名。

王葑亭,即王友亮(1742—1797),字景南,号东田,又号葑亭,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举人,官内阁中书。五十六年(1791)进士,改授刑部主事。官至通政司副使。官刑部时,决狱多平反。工诗文,诗格与袁枚相近。有《葑亭文集》、《双佩斋集》、《金陵杂咏》。中翰,清代对内阁中书的别称。

孙山,宋代苏州一代的举子,典故“名落孙山”的主角。事迹载南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把报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却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过庭录》,南宋·范公偁(1126—1158)著。一卷,一百一十四条,不见诸家著录。主要记述范仲淹(989—1052)等祖辈事迹,有关施政、家训等方面的内容,多切实有据,语不溢美,犹有淳实之遗风。涉及宋朝大政、变法、官制等记载,亦可作正史研校之用。此书内容皆于绍兴十七、八年(1147—1148)间闻之于其父范直方(1083—1152)所述,故名《过庭录》。“过庭”,出自《论语·季氏》之“鲤趋而过庭”语,是父亲教诲子弟的言止。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孙、范纯仁(1027—1101)的曾孙,生平无考。《过庭录》是一部学术史料价值较高的笔记,是研究范氏家族珍贵的资料。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826)

    【原书卷六·六六】余得绍兴十八年《题名碑》,朱子乃五甲进士也。王葑亭中翰戏题云:“若使当时无五甲,先生也合落孙山。...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8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ay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