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自我反观觉察,有哪些是正在发生改变的模式?看见了怎样的自己
明天就要上班了,今天匆匆忙忙的来到上海。路上一直在睡觉,昨天熬夜的后果还是有些重的,越来越不能熬夜了。
早餐吃的有点饱,让自己感觉到胃里面的满满的感觉。想起自己定下的目标,希望可以修炼体型的,那么体重就一定要下降才行。早餐吃的有点饱了,也会引起困乏和无力。人呢,还是在轻微的饥饿状态下更惬意些。饱腹感总是和睡眠联结在一起的。
反观自己的一日三餐,在说话多的时候,就容易吃多。在安静的听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才能关注到食物上。这是一个旧有的模式,往往我参与对话的程度越高,我就吃的越多,因为关注在自己说什么,别人的观点自己要如何应对上,而不仅仅如此,是自己要思考如何反驳对方的观点,甚至是自己要如何表现自己的观点。当关注力放在了证明自己对或者证明别人错,对食物的关注就几乎没有了,变成了不断的吃东西,用机械性的吃东西的动作来弥补自己在思考过程中的投入。
这是一个发现,是的,吃饭的时候,专注力不在饭菜上,而是证明自己。那么,自然的,对食物的品味和体验,就很少很少了,甚至是几乎没有的状态。食不知味,吃的就太多了。咀嚼的次数太少了,饱腹感来的慢,当发现自己吃多了的时候,就已经是过了十分饱的界限了。
那么我如何改变呢?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我把关注度放在咀嚼上,一口饭菜咀嚼了多少次,而不是去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任何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被看见的,也是不能被否定的。我们可以做的是,尊重每个人发表言论的机会,但是未必需要去接收对方的观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尺度问题,而不是观点本身的对错问题。
如果我把关注度转移了,每一口饭菜咀嚼多少次,是什么味道,对身体有什么帮助,等等的问题,我也许就不会那么在意对方的观点的对错了。
这一天,与好朋友聚会了。我感受到对方在我身上的那种不尊重。我也并不生气,我允许他人的这种存在,我问自己是否因为他人的观点和对我的看法而改变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自己?我的回答是不会。
我问自己,是否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轻视、甚至有些看不起的那种强压,而去改变我对自己,我对工作的态度?答案是不会。无论别人怎么看我,怎么看我在做的事情,怎么看待我的价值,我都可以接受。我不会因为他人的看法和对待我的态度,而发生改变。我要做的事情,始终是我自己想做的,我也知道我自己可以做的。职务和收益是有每个人的差异的,我不想把自己放在天平上跟别人去比较,我只是想,做我自己想要做的,拿到属于我的劳动和价值所得就可以了。
那么,别人的不屑和嘲讽,跟我的追求有什么关联吗?自然也是没有的。
最多,这算作是人生中的风景,用一句经典的随它去就解决了。他人对我的轻蔑,是他人要修的业,跟我无关。我只是他们修炼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缘分浅的,就是互相伤害一下然后各自退居二线。缘分深的,最后总是会成为好朋友,可以一起讨论成长,一起分享人生的看法和目标。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甚至都无需感知到这就是缘分。
那就是缘分真的到了。
晚上跑步,十公里的坚持。本想着要发给某个人。后来想想,其实也没必要了。这种生活上的分享,我自己懂得我自己就可以了,我要做的,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无所谓时间繁华,无所谓时间的冷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