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画道》后记
《天赐画道》。宋荣汉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新鲜出炉历时四年,五易其稿。这本十四万字的书稿写得很累。累到搁笔之后不想开口说话。
可编辑说,还得再写个“后记”。
似乎,该说的文字都在书稿里了。
我把书稿交给出版社,把自己关进了福建长汀的内观中心。
每天12小时打坐觉知、24小时的静默止语。内观修炼过程很神圣,很煎熬。出关之后却是一心轻松。正如这本书的创作:很累,却很值。
新书首发式2018年9月21日在杭州举行为什么是谢天赐
谢天赐。一位眯笑的眼纹里都藏着故事的人物。把这些故事说出来,就很有趣。
有趣,显然不是本书创作的目的。
人生有很多的“因为”,最后才有一个精彩的“所以”。艺术家的人生,不仅在个性化的人生历程与艺术作品的诠释,更在其人生哲学与创作思想的融合。这种融合,是艺术家真正的精彩与精致之处。站在哲学与时代巅峰,俯视艺术家的人生历程与创作生涯,剖析艺术家的人生理念与创作思想,欣赏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与精神感受,是一件很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谢天赐便是一个很好的标本。
画家谢天赐出席新书首发近代以来,中国的许多艺术家都有多重的社会身份。他们或被赋予太多的时代使命,或沦为了某种附庸,其人生与艺术生命常常被社会绑架。二十世纪初期及八十年代,艺术家们曾经有过两次嘶声竭力的呐喊,在试图挣脱艺术形式桎梏之后,最终却承担起了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先驱的责任。艺术家们也被贴上了各式各样的标签,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艺术与政治、理想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个性与本体、叛逆与顺从、谄媚与孤傲、投机与投资、利用与被利用、妥协与被妥协之间,承受着艺术的快感与痛楚,燃尽生命的激情与才华。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少不了时代烙印。艺术家的人生也必然留着时代琢刻的痕迹。
谢天赐不仅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个思想者。艺术的生命已经融入到他的思想。而思想,又升华着他的艺术。
通过谢天赐,可以在混沌的世界里找寻到艺术与生命的原点。这是选择谢天赐最好的理由。
众多大咖对《天赐画道》给予了很高评价谢天赐的意义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在经历了文革十年束缚、八十年代的喧嚣和九十年代反思回归之后,在新世纪的十多年里,却陷入了商品市场的沼泽。人们看到的是艺术市场空前绝后的“繁荣”,听到的是拍卖会上一次次被刷新的书画价格,与此同时,是艺术界让人窒息的倦慵与沉默。
当下的中国画坛实在过于寂静。除却了市场的浮躁,只剩下润格的孤独。真需要有几块带棱带角的石片去猛烈撞击一下这潭平静的倦慵。
谢天赐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做了这样的努力。我想,如果再将一个真实的、带棱带角的谢天赐——连同他的“天赐画论”,一起抛入这片沉寂,将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谢天赐大写意花鸟画或许不会有波澜。毕竟屏蔽的气场过于强大,眼前这潭倦慵又有太厚的沉寂,需要有更多带棱带角的石块一起去撞击。
或许,还有人不屑。不屑于谢天赐的狂野,不屑于他的创新和不安分。
或许,还会有争论。
把艺术评价留给批评家们。他们是一帮总不让人安宁的擂鼓人,或急鼓催场,或边鼓提醒,或夜鼓惊魂,或碎鼓催眠,有了他们,至少今日中国画坛才不至于陷入死寂。
来自北京广东浙江及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批评家们,一起“寻找艺术与生命的原点”好在这是一个持续改革开放的年代;好在还有宽容大度的文化氛围。这也应该是一个每天都在期待新的太阳升起、期待着涌现书画大家和有更多新的画艺理论呈现的时代。相信再厚积的倦慵也能够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容忍度。(胡适先生在《容忍与自由》一文中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异己”的宗教信仰可以享受自由。我们想着别人容忍谅解我们的见解,我们必须先养成能够容忍谅解别人的见解的度量。)
好在,有谢天赐先生及其夫人何茵娜女士四年多时间里至始至终的坦诚、宽容与鼓励,让我能够真实面对、从容剖析一颗坦诚的灵魂而不敢有半点懈怠。感谢你们的真诚与信任。同时要感谢本书创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关心和帮助的吴帆先生、乔耀辉先生,书稿中有不少亮点都来自你们的醍醐灌顶。感谢王平先生为本书所作的序言。感谢书稿中引用了观点与评论的所有艺术家、批评家们。最后还得感谢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及祝平凡先生、郑亦山老师、胡一萍编辑,你们的支持与付出,让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作者与谢天赐及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社长祝平凡然而,我自知没法将艺术与生命的原点完全说清楚——其实我是很想将它说清的——如果把它说清楚了,可能是本书最大的成就;而如果真说清了,或许又会成为本书的最大败笔。
道可道,非常道。谢天赐曾说:“一个事物,当你得出结论的时候,那是一个错误。包括现在我说的这句话。”借用这句话,搪塞本书所有可能存在的瑕疵。
谢天赐的意义,却是在时间之后和文字之外。
新书首发式上,举行谢天赐大写意花鸟艺术展感谢@吴帆先生、@小邹、@花开 等提供图片支持
网友评论
“我自知没法将艺术与生命的原点完全说清楚——其实我是很想将它说清的——如果把它说清楚了,可能是本书最大的成就;而如果真说清了,或许又会成为本书的最大败笔。”——想说清楚又说不太清楚也不能说得太清楚,这也许就是表达艺术的核心矛盾和永恒魅力所在。
“谢天赐曾说:‘一个事物,当你得出结论的时候,那是一个错误。包括现在我说的这句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