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二次深入变法老世族的反应,景监的建议与卫鞅的处理意见
秦国自从推行了卫鞅新法以后,国家渐渐地强大了起来,农民之间互相的私斗减少了,部族之间相互的矛盾也渐渐减弱了,民风民俗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秦国全国上下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比起秦孝公刚刚即位的时候,秦国早已富强太多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卫鞅的新法就已经初见成效了。虽然朝堂和民间都对卫鞅新法赞誉有加,但是卫鞅却感觉到隐隐的却有一股暗黑势力要破坏新法的施行,将秦国重新拉回到变法之前,这是卫鞅决不允许的。
七百多个人头落地以后,秦国老世族倒是太平了一阵子,谁也不会和自己吃饭的家伙过不去,大家都老老实实干自己的事情。老甘龙、杜挚、公孙贾等人,在这次大开杀戒以后,也不在公开的场合谈论改革了,在人面前就像吃了哑药一般。卫鞅和景监他们也没闲着,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他们在鼓捣一个更大的动静,那就是要对老秦的经济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了。渭水大刑后卫鞅颁布了第二道改革的法令。
嬴驷是秦孝公的儿子,也是当时秦国的太子,太子的老师太子傅有两位,其中一个是秦国老臣公孙贾,另一位是秦孝公的弟弟嬴虔。嬴虔为太子首傅,公孙贾为右傅。虽然嬴虔也是太子的老师,只不过是挂个虚名,并不负责太子日常的教学工作,太子实际的老师也就是公孙贾一人。但这公孙贾和秦国另一位老臣甘龙都属于老世族,甘龙和公孙贾在日常的讲课中便时常为太子嬴驷灌输一些老旧世族的思想。太子年龄还小,思想观念也不够成熟,在甘龙和公孙贾的教导下,时间一长就对新法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这一幕里面通过职业经理人和老板视角的不同,其实我们真正要看到一个企业的战略必须扎根于企业的文化,不符合企业的文化的是活不下去的。资源都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对一家上了规模的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一切经营管理植根的土壤。很多企业之所以学华为、海尔失败,并非因为本身不努力,而是片面追求形式,这些企业家他们并不是张瑞敏,也不是任正非,我们去学他的战略,却学不到他的文化,这样东施效颦其实最后是很难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