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作者: 飞天小龙女 | 来源:发表于2017-09-21 21:14 被阅读0次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黄州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苏东坡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的任何住处。他只能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

这就是余秋雨笔下对苏东坡狼狈、疲倦、无奈的描写。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苏东坡之所以被贬到黄州,就是因为一桩案件-“乌台诗案”。

一群大大小小的文化官僚硬说苏东坡在很多诗中流露了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方法是对他诗中的词句作上纲上线的诠释,搞了半天连神宗皇帝也不太相信-在将信将疑中判了苏东坡的罪。

使神宗皇帝的动摇的是突然之间批评苏东坡的言论几乎不约而同的聚到一起。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重舆论的形象,判了罪。

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呢。最简单的回答是他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在这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人冲当了急先锋。例如舒亶这一刻成为检举揭发专业户。在揭发苏东坡的同时他还揭发了另一个人,而那人正是他以前推荐他做官的大恩人。又如李定,是一个丧母后不服孝而引起人们唾骂的高官。又如王跬,这是一个跋扈和虚伪的老人,一个后起之秀苏东坡名镇文坛,他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对付。

余秋雨还写出来了另一个因嫉妒而伤害过苏东坡的人-沈括,是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他批评苏东坡的诗中有讽刺政府的倾向。如果他与苏东坡是政敌,那倒也罢了。问题是他们曾是好朋友。他所收到的诗句正是苏东坡与他分别时手录近作送给他留作纪念的。

苏东坡被关到牢房,受到了通宵侮辱,轮番扑打,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一开始还能顶几句嘴,但是却招来了更凶猛的侮辱和折磨。终于苏东坡经受不住,日复一日,通宵达旦的连续逼供,唯一的办法就是承认。苏东坡一心想死他觉得连累了家人,对不起老妻,又特别想念弟弟,他托人写诗带给弟弟苏辙,“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是诗句把苏东坡逼上了死路。但也是诗句拯救了苏东坡。他的有良知的读者们慢慢的汇集,要说句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话。

杭州的父老乡亲想起他在当地做官时的种种美好行迹,公开做解厄道场,求神保佑他。狱卒在审问人员离开后尽力照顾他,每天准备洗脚热水。他在朝中的朋友范镇、张方平不怕受到牵连,写信给皇帝,说他在文学上“实天下之奇才”,希望宽大。他的政敌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也仗义执言。最后神宗在皇太后的求情下放了苏东坡。把他贬到黄州。

余秋雨站在历史的角度写了苏东坡受的冤屈、侮辱,然而,比这更痛苦的却是孤独无告。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描写了苏东坡的精神遭遇,正是这四年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找出自己的毛病,而正是他的这种自我剖析,找回了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回归于自然,习惯于淡泊和静定。也使他的艺术才华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成就了中国历史的苏东坡,成就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

孤独是人生的一部分,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孤独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修行。

相关文章

  • 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有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黄州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 苏东坡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

  • 读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

    读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在文坛官场声名鹊起的苏东坡和黄州这样一个小地方结下了不解之缘。事情的开始就是所谓的“...

  • 苦难也是一首诗——《山河之书》之《黄州突围》读后感

    苦难也是一首诗——《山河之书》之《黄州突围》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山河之书》中的《黄州突围》一篇,我反复读...

  • 余秋雨《黄州突围》原文

  • 苏东坡

    以前读余秋雨的书,他的黄州突围一文里说,苏东坡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码。 不论相隔大洲大洋万水千山,只要略知中华文化,一...

  • 苏东坡突围(节选)――余秋雨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

  • 【文摘】苏东坡突围——余秋雨

    住在这远离闹市的半山居所里,安静是有了,但寂寞也来了,有时还来得很凶猛,特别在深更半夜。只得独个儿在屋子里转着圈,...

  • 苏东坡黄州突围

    夜色凄迷,远处几点渔火,忘了归期。乡愁如同今夜淋淋沥沥的雨,无处停驻,心中却总有一盏灯,透过暮霭沉郁的窗棱,...

  • 黄州突围-苏东坡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

  • 读书|余秋雨《苏东坡的突围》

    《道士塔》:以前就对“洞窟文化”中的这个著名事件——敦煌洞窟文物事件有所了解。今天读了余秋雨老师的文字后,更加有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秋雨眼中的苏东坡之二:《黄州突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jz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