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怎样做父母,取决于小时候父母怎样对待自己,小时候吸收的一切承受的一切,长大后都会输出和奉献给家庭和社会。
我父亲始终喜欢我,永远对我态度温和,从来没有打骂过我,所以我也一直喜欢我儿子,总是欣赏他,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
父亲两年前去世了,但我的生命就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而且他的性格品格也被我继承和发扬下去。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难教难管,但是我认为教育孩子是很有趣而且很容易的事情,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实际体现着家长的人品和素质。
孩子永远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原因一定在于家长。我老给儿子说“子不教父之过”。
我父母都是非常自律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也继承了他们的认真负责精神,从小很自觉主动,从来不让他们操心费心。
《大学》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我就是这样的人,老是欣赏孩子,因为我从小就是被欣赏大的。
我带孩子觉得很容易,一般没有问题。即使孩子偶尔犯错,我也和颜悦色给他讲道理。从来不使用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从来不使用精神或者肉体的惩罚。
因为惩罚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孩子也会把简单粗暴的做法输入潜意识继承下去,用到下一代的身上 。
2.
我是一个凡事讲究完美谨小慎微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进行广泛系统的理论研究,以书本为老师。
当上家长了,责任重大,压力山大,就开始全面探索育儿经验和教育理论。
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时,我在书市上买到一本《怎样培养早慧儿》(这就是机缘巧合),从此开始了早期教育的学习和实践。
而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是不相信不认可早期教育的。“天才”这个词容易引起误解和争论,所以中国的教育界使用“早慧儿”这个易于接受的中性词。
那些日子里,我每天最快乐的时间就是和孩子在一起。给他读书、听音乐、说话,做婴儿被动操,永远不知厌倦。
虽然我那时体质非常差,有时把他抱出去都没有力气抱回来,但是跟孩子在一起我是放松的愉快的,为他付出一切我都愿意。
我阅读了古今中外许多有关教育和早期教育的书籍,有两百年前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父亲写的《卡尔威特的教育》、 意大利的《蒙台梭利教育》 、中国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刘奕婷的妈妈写的《哈佛女孩刘奕婷》等等许多书籍。
要做合格家长,先要主动培训自己,要教育出优秀的孩子,自己首先要接受杰出的前人古人的优秀教育。
周弘老师来西安演讲,我还很积极热情地赶到现场去聆听。
3.
西方有《父与子》系列漫画,中国有陈强陈佩斯主演的《父与子》系列电影。谈起孩子,我们总有永远说不完的内容。
我经常给儿子说:子不教父之过。把孩子教育好,是家庭和社会的幸福,如果孩子没有培养好,就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和灾难。
我之所以支持孩子参加西科大心理学抽象画比赛,并不是为了奖品或者名次,而是希望通过众人的支持鼓励孩子坚持画他过去喜欢的漫画,关注心理学,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以后可以很好地适应社会。
我在这方面是一个反面典型。我在上大学时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没有特殊才能,没有参加过比赛或者活动。
大一时参加过英语协会,可是因为害羞胆小,没敢开口讲一句话。进入社会以后,见人也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跟木头一样。
儿子一岁多就开始乱写乱画,拼积木,自由表达,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和发展。
七岁时创作儿童画没有运用色彩,得了满分。九岁开始创作系列幽默漫画,虽然我认为很精彩,然而他的同学们并不是特别欣赏,还有人说风凉话,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
一直画到十二岁,那些作品都被我复印了,连原件一起保存在文件夹里,可是现在找不到了。
上初中高中以后,孩子的绘画才能偶尔能够在黑板报中展示一下,令同学老师刮目相看。
这次大学的比赛,孩子画的人物生动传神,令我这个父亲很暗暗得意自豪,更有家人朋友赞扬鼓励支持,使我很长面子和成就感。
父与子 父与子(作者简介:周卫英,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专业。爱好国学、佛法、弹奏古典吉他、书法、写作。)
网友评论
因为惩罚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孩子也会把简单粗暴的做法输入潜意识继承下去,用到下一代的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