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报志愿时和小伙伴的想法一样:离家越远越好,远离新疆!
一个小伙伴报了南京的东南大学;
一个小伙伴报了成都的四川大学;
还有一个越过西安报了上海财经;
我家孩子也不甘落后报了武汉的华科。
四年大学,这些孩子也只有寒暑假回到新疆,况且毕业后没有一个孩子到新疆定居,我家孩子也不例外。
当初我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态度很明确:“你需要我们帮忙,我们就到你身边租房,白天过去帮忙,晚上回到出租房,这样咱们都有个独立空间。”
“咱们可以在同一个城市居住,但不能住在一起,到时候肯定有矛盾。”孩子也亮明了想法。
其实我们的真实想法是:将来到孩子身边买个一居室够住就好,彼此都有独立的空间。
十一孩子们走进了婚姻殿堂,邀请我们过来小住一段时间,我们没有推辞,权当过来旅游一趟。
入住下来,孩子就让我们长住下来:“在哪不一样,就在这里过冬好了!”
本计划11月底就能回到新疆,也没有带那么多行李,可是真的居住下来,添置冬装在所难免,买吧,棉衣、棉鞋都加到了购物车里。
最近两天孩子又和我们商量:“以后你们俩就和我们一起住吧!”
“我们还要会自己家。”我家老头从来没有想到和孩子同一屋檐下生活。
“回新疆干啥,天气那么冷,生病什么的医疗也没有这边方便。”孩子考虑到的是医疗问题。
“这是你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你们两个人的想法?”毕竟孩子已经成家,我们不能当入侵者。
“我们两个的想法。”孩子十分肯定。
“他父母过几年也退休了,不来住吗?轮换着住好了!”毕竟孩子成家了,还有另外一对父母呢。
“你想多了,他妹妹这三年高中,他爸妈肯定全力以赴不可能来这里的。”这是现实,什么事能有孩子的高考重要。
“以后呢?”我们要长远考虑。
“你们担心什么,你俩又不是没地方去,有自己的住房,不是你俩非要住在这里,是我们两个需要你们。”亲家离这里不远,高铁3个小时就到了。
后来孩子说了她最近的想法:“以前总觉得走得越远越好,现在想和你们一起生活。不在一起我也不放心,担心你俩生活上敷衍,生个病什么的我又太远,两头牵挂,你们也不放心我。”
听了孩子这话,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茬。那个信誓旦旦要走远的孩子,现在竟然向我们靠拢了,是孩子成熟了,还是在外漂泊感到孤单了?
“好吧,听你的安排,每天都能看到你,给你做可口的饭菜,我们也不牵肠挂肚了。”我也给了孩子宽慰。
“我们想回去看看,你不能阻拦。”我家老头发出抗议。
“回去干啥?这里住着不舒服吗?”孩子有点不可思议。
“那是我们的家。”老头强词夺理。
父女两个还在争论着。
其实,当初拼命托举孩子站在高处,我是有私心的——那就是孩子出疆定居我才有出疆生活的可能!
我的人生轨迹还算有迹可循,前25年在家乡成长,人生最美好的30年奉献给了边疆,那人生的后半生真的要在外地定居?
其实,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那就做好长期定居的准备吧!
孩子需要就帮忙,权当在亲情的银行里储蓄一笔,将来需要的时候定期取出就好。
这里有更好、更多的写作素材,遇到不懂的地方还有免费的老师,又能享受到亲情,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