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地告诉侯景,其一家老小安然无恙,只要他肯回来,可以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养老,所有跟随叛乱的同案犯一概不予追究。
高澄开出的价码不可谓不高。但是,高澄实在是高估了侯景的情商,他现在一门心思要借助梁朝的势力克服中原,建功立业,甚至觊觎高澄的位子,已经顾不上老母妻小的死活了。
高澄的这一招对侯景不起作用,并不代表对侯景的部下们没有诱惑力。后来,形势的发展证明了高澄的高明。
高澄决定以高岳统领诸军,高岳是高欢叔叔的儿子,侯景听说是高岳挂帅,满不在乎地说:“兵是精兵,可惜将军太平常了。”
高澄以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杜弼为军司,彭乐、刘丰生这些东魏名将相随,精锐部队开始进军彭城,
侯景听到慕容绍宗带兵的消息,大惊失色道:“是谁教鲜卑小儿派慕容绍宗来的,难道高王没死吗?”
慕容绍宗将兵十万,据橐驼岘,开始动手破坏羊侃修筑的堤坝,羊侃劝萧渊明趁东魏大军劳师袭远、立足未稳之时发动突袭,萧渊明不肯听。
梁军希望侯景先跟东魏军交手,然而,慕容绍宗的计划却是先破梁军,断了侯景的后援。
慕容绍宗引步骑万人,攻击潼州刺史郭凤的大营,一时箭如雨下,郭凤拼命抵抗。军情报到中军大营,萧渊明喝醉了没醒酒,只好传令让诸将去救。
主帅不亲自督战,众将慑于东魏军马气盛,居然没人敢出兵,
眼看着郭凤要完了,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率麾下赴援,斩获东魏军二百多人,终于打退了东魏军的进攻,梁军众将的心才算安定下来。
萧渊明这时候酒也醒了,于是督众将主动出击,梁军轻骑直冲东魏军阵,东魏军有点顶不住了,
慕容绍宗一看不好,悄悄对众将说:“我将佯退,诱梁军追赶,到时候听我一声号令,大家一起进攻,不怕梁军不败。”
实际上,慕容绍宗此刻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平安撤出战场,保存实力,众将由惊惧变成了从容,溃败演变为战略撤退。
梁军为争功,一股脑儿地掩杀上来,慕容绍宗看梁军阵势也乱了,一声反攻令下,东魏军掉转马头冲了回来,梁军一下伤亡了几万人,萧渊明、胡贵孙、赵伯超等集体成为战俘。
只有羊侃,带领本部人马结阵,慢慢全军而回,慕容绍宗乘胜追击,郭凤弃城而逃,东魏军占领潼州。
至此,梁朝北伐军主将被擒,北伐宣告失败。
萧渊明被押解到邺城,东魏孝静帝把他又送到了晋阳,高澄倒没把他当俘虏,好吃好喝好招待,高澄隐约感到,留着萧渊明一定有用。
梁朝北伐军败退的消息传了过来,侯景听后很沮丧,梁军太差劲,十万对十万,一天就全完了,一下让自己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侯景赶紧派手下第一谋士王伟赶往建康,劝说萧衍继续北伐。
萧衍还真不长记性,好好地做了五十年太平天子,让侯景一忽悠,不但没有得到河南地,相反,自己的十万人马折了一半,还失去了潼州。
王伟再次忽悠后,萧衍又动心,元氏宗亲在南朝避难的还真不少,这次,萧衍拉出元贞,以其为咸阳王,资助其兵马,许诺他渡江即可即位。
但慕容绍宗已经不给侯景机会了,收拾完梁军,立即挥师进攻侯景,慕容绍宗带着士气高昂的十万士卒,旌旗蔽日,鸣鼓长驱而进。
侯景不想硬碰硬,当即带着辎重数千辆、战马数千匹、士卒四万人,退保涡阳。
侯景军中突然抢出一队步兵,披短甲,执短刀,直入魏阵,专门照着马足和人脚脖子下手,一下把东魏诸军砍了个人仰马翻,
东魏兵哪里见过这种打法,侯景指挥大军冲杀上来,东魏军大败,慕容绍宗坠马,险些遇难,侯景以步兵短刀对付骑兵的战法,可以说是一大创新,
慕容绍宗败退有方,所以东魏军总体损失不大,慕容绍宗退保谯城,
斛律光是斛律金的儿子,在美男如云的那个时代,斛律光是个标准丑男,但有一番硬汉风度,他箭术高超,曾经一箭射下一只车轮般大的大雕,军中号为“落雕都督”。
斛律光和张恃显要出发了,慕容绍宗再三叮嘱两人,千万不要渡过河水,过河易,回来难,慕容绍宗知道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取胜,他只想通过实践,教训一下两个傲气的年轻人,
侯景于涡水南岸列阵,斛律光于水北摆阵对峙,斛律光率轻骑兵隔河向侯景射箭。侯景笑道:“你怎么不渡河?是慕容绍宗不让你过来吧?”斛律光无言以对。
侯景笑道:“隔着河我也能置你于死地,但是看在老朋友的分上,我不会杀你。”侯景的神射手田光,弯弓搭箭射向斛律光的战马,洞穿了战马的胸膛。
无奈之下,斛律光退入军中,离开了田光的射程,斛律光一向对自己的神射很自信,但今天彻底败了,东魏军一下被震住了,他们看直眼了。
就在大家一愣神的工夫,侯景突然发出冲锋令,大队骑兵渡河冲杀过来。斛律光大败,张恃显做了俘虏,但侯景并没有难为他,又把他放了。
侯景是念着旧情,还是在为自己留后路,不得而知,斛律光和张恃显垂头丧气地回到谯城,慕容绍宗道:“这下知道侯景的厉害了吧?”两人面有惭色,
慕容绍宗耗着侯景这一招相当高明,东魏军后勤无忧,而侯景一面受制于王思政,一面梁朝援军难至,羊鸦仁带来的粮食也没有多少。
慕容绍宗见差不多了,亲率五千铁骑夹击侯景,面对北齐最精锐的钢铁猛兽军团,侯景知道硬碰硬的话,只有死路一条。
这下侯景被逼到了绝路上,看起来除了渡江投奔南朝,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手下这些武士们家都在北方,追随自己也不过是盼着能跟他复制一下尔朱荣、高欢的故事,现在大家能不能跟自己南奔,实在是个问题。
侯景骗大家说:“你们的家属们早就被高澄杀了。”众人信了
慕容绍宗太了解侯景和侯景的队伍了,他命军士们隔着老远大喊:“兄弟们,万景已经完蛋了,再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你们的家属好好的,只要你们放下武器,一切官职勋位都不变。”
慕容绍宗面向北斗发誓,这可是少数民族人士最庄严的发誓方式,
侯景手下纷纷投降,一下子,拥有数万之众的侯景身边剩下了不到千人,侯景与心腹步骑八百人渡过淮水,一路南下,慕容绍宗紧紧追赶,
侯景劝说老师道:“我侯景若是被抓,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处?”又是一个兔死狗烹的忽悠,慕容绍宗最终放过了侯景。
慕容绍宗乘机夺取了悬瓠、项城。萧衍非常震怒,把一腔怒火都撒在了羊鸦仁身上,吓得羊鸦仁不敢回义阳,只好屯军淮河,静观时变。
至此,梁朝派出的十万之众,损兵折将,一点好处也没有捞到,如果萧衍就此打住,梁朝也只是砍了胳膊腿。萧衍继续信任侯景,梁朝的噩梦远远没有结束。
侯景这一去江南,从此梁朝多事,佛门天子四十七年的太平日子算是走到头了,
侯景跑到了梁朝,惶惶如丧家之犬,但萧衍仍然对他表示热烈欢迎,
高澄却不想让侯景太得意,他走了极其高明的一步棋:策划跟梁朝讲和,以萧渊明为筹码交换侯景,
于是南北朝开始了一次次的书信来往,碰巧,侯景截获了部分书信,侯景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萧老头的眼里,他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混蛋萧渊明。
高澄赢了,生意虽然没做成,却促成了侯景和萧衍间的嫌隙,
高澄注定成为大赢家,逼退了梁兵,打跑了侯景,接下来该清除西魏在河南地的势力了,王思政成为东魏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王思政据颍川,长社城有士卒八千,慕容绍宗、刘丰生率领的是连战连胜的步骑十万,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然而,当高岳大军到达长社城下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城内没有旗帜,没有生命的气息,高岳下令将颍川团团围住,
就在兵卒们抬着云梯准备攻城的时候,城门突然打开了。城中冲出一队骁勇的黑衣战士,向着高岳的中军冲过来。
高岳大军惊慌之下,竟然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于是东魏军大败。高岳费了好大劲,才把人马重新收拢起来,这下,高岳算是领教了王思政的厉害。
东魏军在颍川城外开始修据点,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城外地势高处筑土山,又用飞梯、火车攻城。
王思政做火攒,顺风投到土山上,又以火箭射之,烧毁了高岳的攻具,又选拔身手敏捷的人,用绳子从城上放入高岳军中,恰如神兵天降,东魏军哪里见过这个,当时就吓傻了,掉头就跑,
王思政就这样占领了土山,并在土山上搭建木楼,把土山变成了自己的碉堡,战役持续了近一年,颍川长社城纹丝不动,高岳军队却减员不少。
刘丰生看到的,正是王思政所担忧的——水攻!一年,刘丰生用了一年想明白了,但刘丰生绝对想不到的是,他要栽在自己的这条妙计上。
颍川以北成了一片沼泽,宇文泰派来的援军赵贵部被挡在了外围,上天却再一次垂青王思政,大水也把东魏大军跟城池隔开了。
慕容绍宗造了一艘巨大的楼船,士兵们可以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
这然而,意外出现了。慕容绍宗、刘丰生和部将慕容永珍站在楼船上观察城内的动静,突然起了一阵大风,拴楼船的缆绳断了,
大风吹着楼船飘向城墙,城中守军赶紧放长钩子勾住楼船,同时弓弩齐发,慕容绍宗这两天总是梦到自己失足落水,于是一代名将长叹一声,投水自尽,
刘丰生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他跳船奋力游向土山,西魏士兵乱箭齐发,刘丰生中箭身亡。慕容永珍被俘,王思政含泪杀之。
就这样,东魏三名主帅中的两位,已经稀里糊涂地死掉了,他们的阵亡震动了整个东魏,高岳彻底吓破了胆,从此再也不敢主动进攻,王思政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在邺城,高澄坐不住了,十万大军对付一座城池,历时一年拿不下,还损兵折将,还是陈元康聪明,他认为王思政已经是强弩之末,高岳不能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心理问题;
现在,正是高澄建立军功的好时机。已经进位齐王的高澄听从了陈元康的建议,怀着摘桃子的心情,亲率步骑十一万增援高岳。
高澄打仗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他观察了一下对阵形势,认为还是要用水攻,于是下令继续围堰引水,围堰起了三次,都在大水的冲击下决口。
高澄大怒,让士兵驱赶推土的人和推土的布囊一起往里填,终于塞住了口子,长社城被围一年,食盐早吃光了,人缺盐就得浮肿病,死者十之八九。
大水灌城,城墙也给冲坏了,王思政据于土山,继续抵抗,英雄已经到了末路。
高澄总算见识了什么叫顽强,什么叫忠心,他心中对王思政升起阵阵敬意,命令军士向城中喊话:“生擒王大将军者封侯,若王大将军有任何损伤,左右全部处死。”
这道命令救了王思政的命,王思政以八千士卒,守城一年,身边只剩下士卒三千,援军不至,于是仰天大哭,打算抹脖子了事。
左右急忙拉住他,因为高澄有命令,如果王思政死了,那么这些人都得跟着陪葬。
高澄对王思政以礼相待,王思政留在了东魏,但终生没有为东魏献过一计,一代名将善终,也算是不错的结局。
东魏重新占领了河南诸州,宇文泰知道王思政已经尽了力,没有为难王思政的亲属。
由于侯景在南边折腾,梁朝内部大乱,东魏军队也节节胜利,江淮之北二十三州尽归东魏。
在侯景叛乱后,高澄领导下的东魏不但没有倒下,反而开疆拓土,高澄接手了一把臭牌,却打成了至尊宝。然而,就在高澄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变故突然降临。
我们不由得对这位高澄少爷刮目相看,看一下他的简历:
公元521年出生。公元531年,立为勃海王世子。公元532年,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娶孝静帝妹冯翊长公主,时年十二岁。
公元534年,加使持节、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时年十四岁。公元536年,入辅朝政,加领军左右、京畿大都督,时年十六岁。
公元538年,领吏部尚书,废除停年格,时年十八岁。公元540年,加大将军,领中书监,时年二十岁。
公元546年,高欢玉壁大战失利,高澄奔军中受命,时年二十六岁。公元547正月,高欢死,秘不发丧。
司徒侯景据河南反,高澄时年二十七岁。公元547七月,魏帝诏以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勃海王。
公元549年四月,魏帝进高澄相国,封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时年二十九岁。
这份简历说明了两件事。第一,高澄显然早熟而且是个聪明孩子。十六岁入朝辅政,这就真刀实枪地处理朝政大事了,没有两把刷子肯定不行,
第二,549年,高澄的地位已经离皇位不远了,见了皇帝不用唱名了,还可以带剑上朝,皇帝把性命基本上交给他了
这是权臣要取而代之的前奏,高澄确实在做着禅位的准备,唯有陈元康以为时机未到,高澄有点恼怒,分陈元康的权,少爷一发火,陈元康这么多年的努力算是白费了。
一件匪夷所思的刺杀事件就突然发生了,改变了一切,高澄竟然死于一个厨子之手。
原来,高澄在治国上颇有建树,讨伐侯景,逼走梁军,整顿贪污,还制定了一部法律文书《麟趾格》;
但是他生性风流,生活作风问题是会害死人的,早在高澄十四岁的时候,就因为私通高欢宠妾郑大车险些被高欢给废了,后来又因为逼奸李昌仪而导致高仲密叛乱,引发了东西魏邙山大战。
高欢死后,他娶了高欢的妃子蠕蠕公主,并生了一个女儿。名士薛寘随孝武帝入关,留下个美貌妻子元氏在东魏,
高澄非要娶人家,可元氏属于贞节烈妇,高澄恼羞成怒,就让崔季舒把她送廷尉府治罪,幸亏御史坚决不办冤案,这位薛夫人才幸免。
元斌庶生妹元玉仪为家族所不齿,做了孙腾的歌妓,后来被孙腾抛弃了,高澄路上遇到,居然一见倾心,为了这个心爱的情人,高澄亲自到孝静帝那讨封,元玉仪成了琅琊公主。
玉仪把姐姐元静仪推荐给高澄,高澄来者不拒,把元静仪也封做了公主,夫由妻贵,崔括也跟着沾光,升官发财,
加上自己的原配正妻——孝静帝的妹妹冯翊公主,高澄算是搞定了三个公主。
为了跟情人约会方便,高澄在自己的办公室附近给元玉仪收拾了一个房间,侍卫们平时都在大门以外值班,无事不得入内。
就是这个安排,惹下了塌天大祸,当天的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澄召集陈元康、崔季舒、杨愔开会,议题还是东魏禅让的事,
厨师长兰京送食物进来,高澄喝令他退下,对众人说:“昨夜做了个梦,这个奴才要杀我,要赶紧先把他杀了。”
兰京又惊又恐,于是把短刀藏在盘子底下,端着盘子再次进了东柏堂。人家正在商量军国机密,一个厨子一会儿进来一趟,
高澄如何不恼,断喝道:“我没有要东西吃,你怎么又进来了?”兰京从盘下抽出短刀,喝道:“来杀你!”高澄大惊,赶忙下床,不想把脚脖子扭了,于是一骨碌钻到了床下。
崔季舒扭身钻进了厕所,杨愔忙不迭地往外跑,只有陈元康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挡在了高澄的前面,劈面去夺兰京的刀子,兰京在陈元康肚子上刺了几下,肠子都流了出来,
兰京的同伙一行六人冲了进来,他们把胡床掀翻,乱刃齐上,高澄就这样被弄死了,此时侍卫闻讯赶了过来,
在城东双堂的太原公高洋闻讯,神色镇静地指挥手下的卫士们赶来讨贼,兰京等六人全部被乱刃分尸,脑袋也被砍下来做了漆器,一向愚鲁的高洋就像换了个人,
高澄死了,留下了六个儿子,长子孝瑜才十三岁,高澄的儿子们都是好孩子,继承了高澄身上的优秀基因,从丧父的悲痛中走出来,逐渐成长为高家后代中最有出息的孩子,他们将逐渐登场,一直坚持到北齐灭亡。
高洋密不发丧,陈元康让祖珽代笔,给母亲留下遗言,挨到半夜就死了,高洋暂时把他安葬在东柏堂,然后宣布以陈元康为中书令,立即出使南朝,
史书上说兰京本是南朝名将兰钦的儿子,被俘后做了高澄的厨师,兰钦多次要赎回,高澄不答应,于是兰京秘密结交了六个同伙,预谋对高澄下手。
但从刺杀的经过看,显然是一场有计划的谋杀,但事后六人全部被杀,似乎又有灭口嫌疑。
不管怎么说,这件谋杀案的直接受益者就是高洋,就此,史上最残暴、最野兽的皇帝出场。
高洋又名侯尼于,娄妈妈怀高澄的时候梦见了一条断龙,怀高洋的时候梦见了一条大龙,一副要吃人的样子。
高洋在十几个兄弟中还真是个异类,高家的孩子大都是美男子,唯独高洋丑,小时候却表现得异常聪明。
高欢曾经把一团乱丝摆在儿子们的面前,让大家解开,别的孩子都在一丝不苟地梳理,高洋却抽出钢刀把乱丝一斩两段:“乱者须斩。”
高欢给每个人配备了一支队伍,派大将彭乐假装敌人突然来袭,其他的孩子,甚至是比高洋大七八岁的高澄,都吓得面无人色,唯独高洋不慌不忙,带领自己的队伍杀了出来。
高洋把彭乐抓了送给高欢,他的当机立断,处变不惊,使高欢对这个丑儿子刮目相看,也引起了其他兄弟们的嫉妒。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的神童居然慢慢地变傻了,还整天挂着两条鼻涕虫,
高欢为了培养接班人,早早就让孩子们跟大人一起上朝听政,高洋也跟哥哥弟弟们一起成为朝廷大臣,开始了按部就班的公务员生活。
高澄风流倜傥,善于说笑,到哪里都会成为中心;而高洋则显得局促不安,在大哥面前唯唯诺诺,他成为大家嘲弄的对象。
高欢的第三子高涣,文武兼备,深受高澄的器重,他常常拿这个又丑又傻的二哥开玩笑,动不动就在朝堂上故作严肃地呵斥左右:“为什么不替二哥擦鼻涕?”逗得大家哄堂大笑,高洋也跟着傻呵呵地笑。
高洋娶媳妇了,岳父家是中原大姓——赵郡李,李家的小女儿李祖娥生得如仙女下凡,却嫁给了一个傻子,
在皇家宴会上,高澄的老婆冯翊公主与李祖娥一比,简直成了平常姿色,高澄心里就有点不平
作为著名的登徒子,高澄哪里控制得住自己内心的躁动?也是欺负弟弟软弱,居然公然调戏弟媳妇,甚至,可能上过弟媳妇的床。
高洋有时候给媳妇搜罗点漂亮衣服、珍奇宝贝什么的,被高澄瞧见就给要走了,李祖娥气不过,高洋哄媳妇说:“这些东西我再给你找就是了,兄长要那是看得起我,给我面子。”
人都是有恻隐之心的,高澄也不好意思要了,高洋就很坦然地拿了回来,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高洋在朝堂上总是一言不发,在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关上门坐禅,有时候跟妻子也是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有一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居然在家里赤着脚丫子乱蹦乱跑,一切迹象表明,高洋真的不正常。
高澄当政后,曾经让心腹崔暹试探过,要是高洋是装傻,那就说明他居心叵测,绝对不能留了。
崔暹相信,高洋有装傻的重大嫌疑,但崔暹留了个后手,没有将自己的怀疑告诉高澄,只是把自己看到的这些情况跟高澄做了汇报,一切让高澄自己判断和决定。
高澄一颗心放在了肚子里,心说:如果这样的人也能得富贵,相书作何解释?高澄真的错了,相书本来就是胡说八道。
高洋是个极端聪明的人,因为他看出了父亲的夸奖引来了哥哥的猜忌,为了自保,他学会了韬光养晦。
对于三弟对自己的侮辱,哥哥送给自己的绿帽,他记在心里: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全部还回来。
其实,有个人一直对高洋看得很清楚,但他一直没有点破,还是高欢,高欢始终认为,高洋在很多方面跟自己非常相似,他曾经跟自己的谋士薛琡说过:“这个孩子比我还强。”
高欢在大病不起的时候,把邺城防务交给了高洋,并派段韶去帮他。
老谋深算的高欢没有想到的是,聪明儿子多,最高的位子只有一个,骨肉相残是迟早的事。
东柏堂事变发生后,高洋雷厉风行的作风,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邺城文武大臣们到今天才看清了高洋的真面目,
不管怎么样,高洋属于法定继承人,司马子如、高隆之等劝高洋尽早赶到晋阳,掌握霸府,因为东魏真正的权力中心不是邺城,而是晋阳,而高家军的主力也在晋阳四周,只有控制了并州,才算真正掌握了局势。
当夜,高洋命令心腹唐邕分派诸将,安抚四方将军,让高岳、司马子如、高隆之、杨愔留守邺城,其余权贵大臣立即跟自己前往晋阳。
临走时,他前往皇宫辞行,所带甲士八千,有二百多人随他进了昭阳殿。这么多使刀弄枪的人往皇宫一闯,吓得孝静帝面如土色。
高洋大声道:“臣有家事,需要马上到晋阳。”说完一拜而退。
高洋一阵风般来了,又一阵风般走了,留下孝静帝站在那目瞪口呆,
孝静帝在听到高澄遇害的消息时大喜过望,自己辛辛苦苦挖了半天地道没得手,想不到高澄这么容易就被干掉了,飞扬跋扈的高澄死了,压在自己头上的一座大山移开了。
激动不已的孝静帝忍不住对左右说:“大将军死了,这是天意让我重新掌权啊。”但现在,望着高洋远去的背影,当了十多年傀儡的元善见像泄了气的皮球,
喃喃自语道:“这个看起来又是个不容人的人,我不知道要死在哪天了。”
晋阳霸府的勋臣宿将们,一直为高洋的假象所迷惑,哪知道今日的高洋就像脱胎换骨一样,神采飞扬,言辞敏锐,对答如流。
众人大惊失色,一个个拜倒在地,搞定了邺城和晋阳,高洋算是坐稳了高澄接班人的位子。
他着人把高澄去世的消息发布出去,东魏朝廷为高澄举办了隆重的丧礼。
孝静帝也算识趣,很快,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齐王这些头衔便加在了高洋的头上。东魏进入了高洋时代。
高澄在世时以刑法严苛著名,在他手底下栽倒的权贵有很多,高洋把高澄发布的那些不合时宜,大家不敢提出更改的政令,进行了修正,高洋受到了欢迎。
为了整顿吏治,作为高澄手里的棍子,崔氏叔侄确实得罪了太多的权贵,现在,最信任他们的人已经离开了。
高隆之、韩轨等人,劝高洋对高澄刻薄寡恩、严刑峻法的作风进行修正,以收拢人心,而做这件事的风向标就是罢黜崔氏叔侄。
貌似处处为高洋着想,矛头却直指崔暹和崔季舒,这位霸府的新主人高洋,既需要笼络权贵,又想杀鸡儆猴立威,崔氏叔侄就成了那只鸡,落了个鞭打二百、发配边疆进行劳动改造的命运。
崔季舒是个随遇而安的人,白天跟崔暹一起扛土包,晚上住地牢,仍然潜心研究传统医学,一年过去了,崔季舒成为一代名医,崔季舒的医术后来还带给他一个天大的机会。
孝静帝元善见说的话已经基本没人肯听了,齐王高洋才是真正主宰。高洋小圈子的人早已迫不及待了,高洋早一日称帝,他们就早一日成为开国功臣,霸府变成朝廷,
高德政第一个跳了出来,高澄时代,高德政同高洋一起在邺城参与机密,和高洋关系不一般,
徐之才对高洋说:“正因为不如他们(高欢高澄),所以才要及早定下大位。”徐之才简直太有才了,一句话便坚定了高洋夺位的决心。
高欢一辈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孙腾、尉景、娄昭、万俟干、段荣、刘贵、窦泰、蔡俊,剩下的人中以斛律金岁数最大,也是对高家最忠心的人,
斛律金在出镇肆州,高洋让表哥段韶跑一趟,探听一下斛律金的口风,斛律金在鲜卑、高车甚至汉人中威望都很高,没想到斛律金听到消息后,马上就赶到晋阳。
他是来表示反对的,请求高洋杀掉借符命惑主的宋景业,接连老妈和他的面前碰壁,高洋有点灰心。
不死心的高洋召集群臣来到了太妃住所,由于事前的沟通没有做好,大家意见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娄太妃一下火了,“我儿懦弱耿直,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一定是高德政教的。”
老太太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儿子,她没有看出儿子演戏,晋阳反对的声音太响,高洋想探听一下邺城的看法,
高洋亲自书写了一封信给杨愔,高德政这下长心眼了,他怕杨愔犹豫不决耽误事,就自告奋勇去邺城见杨愔。
还没等高德政把消息传回来,在晋阳的高洋就等不及了,召集大军来到平都城,告诉大家,自己这是到邺城行禅让之事。
高德政到了邺城,遍访公卿,邺城基本没有人敢响应,
听到高洋从晋阳出发的消息,司马子如立即从邺城出发,在辽阳见到高洋,司马子如反对高洋禅代东魏。
高洋有点恼火,命令随行人员收拾收拾,立即返回晋阳,高洋派信使疾驰邺城,命杨愔、太尉高岳、尚书令高隆之、领军娄睿、侍中张亮、黄门赵彦深等立即到辽阳,
谁知大家到了,高洋却避而不见,却又独独召见了杨愔,邺城权贵们一时恐惧不已,选择是痛苦的,一念之差就可能会掉脑袋。
高洋在杨愔这里得到了支持,同时他也了解到邺城众人的态度,看起来匆忙入邺确实不太理智,这要是一锅饭煮夹生了,后悔就来不及了,
杨愔需要时间,所以高洋只好灰溜溜地返回了晋阳。
看看舆论造得差不多了,各项准备工作就绪,高洋命亲信陈山提快马加鞭,把高德政写的禅位程序,传给邺城的杨愔,让杨愔立即准备禅位事宜,并严密监视元氏诸王的动静。
杨愔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将元坦等魏宗室诸王一起请到北宫,然后软禁。
第二件事就是召集文官,起草九锡、禅让、劝进诸文,这些才子干这些事很容易。
按照预定程序,孝静帝进高洋为相国,备九锡,高洋向皇帝位又迈近了一步。五月转眼就到了,晋阳的权贵们已经被高洋全部摆平,没有人再敢发出反对的声音了,
于是高洋带领大家向邺城进发,刚到前亭,高洋的马突然跌倒,把他摔在了地上,这让高洋非常厌恶和不安。
大队人马走到平都城,高洋停下来不想走了。高德政等苦苦相劝:陈山提已经到了邺城,犹如箭在弦上,现在后悔已经晚了。
高洋也怕夜长了梦多,于是再派司马子如、杜弼先行一步,打探一下邺城的动静。
高洋终于到了邺城,随行还带了一队携带工具的建筑工人,一切准备妥当,该向孝静帝元善见摊牌了。
这么多年的傀儡,早就受够了,孝静帝表示认可,孝静帝还有别的选择吗?
“诏书已经写好了。”孝静帝接过诏书,签字盖章,从这一刻起,文件生效,大魏朝算是从法律上走到头了。
“怎么安置我?”“北城已经准备好了,按照平常的仪仗备车驾去就行了。”“我想跟六宫嫔妃道别可以吗?”
见伺候了十几年的皇帝说得如此可怜,高隆之鼻子一酸,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豪气,朗声道:“现在天下都还是陛下的天下,何况是六宫?”
于是,孝静帝到后宫同妃嫔宫女们道别,众人莫不唏嘘掩涕。嫔妃李氏口诵曹植的诗:“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孝静帝登牛车出云龙门,文武百官在门外拜辞,高隆之更是洒泪相别。
高洋带的建筑工人们在城南修了一座祭坛,作为受禅坛,元韶捧着玺绶献给高洋,高洋正式即位,大齐宣告成立!这一刻定格在公元550年,
高洋封元善见为中山王,见了自己可以不必行臣子的礼节, 高欢被尊为献武皇帝,高澄尊为文襄皇帝,
高欢的大女儿,本来是元脩的皇后,元脩扔下她跑了,高欢把她嫁给了元韶,成为彭城王妃,现在再降一等,成了公爵夫人。
高洋的十三个弟弟,高澄的两个儿子,高岳等宗亲十人,功臣厍狄干等七人全部封王
对已经故去的功臣宿将也没忘记,高洋派人到孙腾、尉景、娄昭、高敖曹、慕容绍宗、万俟干、段荣、刘贵、窦泰、刘丰、蔡俊墓前拜祭,对遗属们进行慰问。
高洋的正妻李祖娥,生了高殷和高绍德两个儿子,但高隆之和高德政提出的皇后人选是段氏——段韶的妹妹,高洋的表妹。
意见得到了北镇权贵们的热烈拥护:汉人不能为后,姨母娄昭君显然是支持外甥段氏的。
杨愔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全部鲜卑权贵们加起来也说不过一个杨愔,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立后大事引发了鲜卑勋贵和汉人高官两派的斗争。
如果李祖娥当不成皇后,那么高殷也就丧失了嫡长子的身份,太子是储君,关系着政权的未来。
到底是结发情深,高洋最后拍板:李氏为皇后,段氏为昭仪,高殷为太子,为避太子讳,殷州改名为赵州,若干年后有座赵州桥。
高洋的一生,对宗亲、对勋贵、对后妃打骂杀戮是常事,唯独对妻子特别好,但是,由于高洋作孽太多,李后的命运也非常不幸。
作为大齐开国之君,高洋重用汉族文化人治国,一上台就在政治、军事、教育等方方面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旧布新,天下为之一振。
整顿吏治,重新核定并给各级官员们发放薪水,这是肃贪的基础。
高洋还组织官员对《麟趾格》进行修订,最后成文的《北齐律》成为隋唐律的基础,
高洋对军队组织和制度也进行了改革,鉴于现在霸府和朝廷已经合二为一了,大丞相府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高洋于是宣布废除相国府,
高洋从邺城禁军,在鲜卑、高车这些少数民族人士中,精选武功高强之辈,单独组成一军。
这支军队中,每一名士兵有以一当百的特点,属于敢死队性质,称为“百保鲜卑”,这是高洋的一支特种部队。
又从汉人中选拔勇敢绝伦的人,称为“勇士”,勇士团将作为守卫边疆的主力。
高洋把孔子抬出来表示:我们大齐朝尊崇儒学,是有文化的,是华夏正宗所在。这也是获得山东、河北汉人大族支持的必要手段,
因为汉人大族认为文化是不能丢的,这也是北方士族百年不衰的可靠保障,文化是拉近齐皇族和士族的桥梁和纽带。
修建学校,把高澄从洛阳搬过来的,五十二枚蔡邕石经,放在学校里供大家学习瞻仰,选拔才俊为官;立礼义,下决心把齐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邦,
让自以为衣冠所在的南朝和用复古周礼糊弄人的西魏瞧瞧,咱才是正宗文化的传承者。
广劝农桑,高洋亲自种植示范田,又派钦差到四方观察风俗,了解民间疾苦,下情上达。
一位明君该做的事,高洋都做了,照着这条路走下去,高洋的前途不可限量,但世事难料,
宇文泰奉天子命讨伐不臣,师出有名,兵发长安准备东伐。
公元543年邙山大战后,两边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战争,玉壁之战和颍川保卫战都是以一城的兵力对抗东魏的倾国之师,西魏基本没有受到损伤。
宇文泰这些年可没闲着,在邙山大战前他按照周礼创建了六军,邙山一战伤亡惨重,引起了他对军队建设的重视和思考,建立了府兵。
这是个新制度,把其他民族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军中,大家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设八大柱国大将军,府兵制对后世兵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军情飞报邺城,高洋大喜,自己磨刀霍霍,正打算找人试刀,高洋让太子坐镇邺城监国,自己马上回到晋阳布置出征。
宇文泰带部分兵马到了建州,他要亲自到前线侦察敌情,宇文泰远远地就看到北齐大军,似乎比高欢时代的东魏军军容更严整,士气更旺盛了。
高家军的锐气仍在,没有随着高欢的死去而失去,本来打算捡便宜的宇文泰感到有些胆寒,毕竟四次东西大会战留下的阴影太多。
连日阴雨,马和骡驴病死了很多,宇文泰无奈自蒲阪渡河退回潼关,西魏军不战而退
高洋一鼓作气,夺取了西魏在河东的大片领土,但也就此打住,有玉壁城的存在,关中是不可以染指的,
后来,在两国的边界黄河边上便出现了一支奇怪的军队,在黄河结冰的时候把厚冰凿沉,防止敌人在冰上突袭。
这些年,梁朝被侯景搞了个七零八落,湘东王萧绎投降了齐国,高洋封他为梁王,有了大齐这个靠山,萧绎开始了对兄弟们的屠杀之旅。
有人来告状,说崔暹要造反,高洋命令把崔暹和崔季舒押到晋阳受审,一年过去了,如果没有人提起,或许二人被人整死了也没有人过问。
但现在,机会来了,高洋命人彻查崔暹,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一个被劳改的人要密谋叛乱,他也得有机会啊。
高洋让人把崔暹带上来,恶狠狠地说:“你当年欺负我,上朝的时候拿竹板打我,又夺我的犀牛板,你真是罪大恶极。”这才是高洋的心结。
崔暹一听原来高洋还记着这个仇,当即回答道:“在这件事上我不但无罪,反而对陛下有大功。”
于是崔暹就把高澄安排自己试探高洋的原委和盘托出,高洋演得太逼真暴露了他装傻的真相,崔暹在高澄面前说了谎,高澄才对这个小时聪明的弟弟彻底放了心。
高洋惊道:“原来保全我的就是先生你!”高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崔暹赞不绝口:“崔公清正,天下无双,卿等不及也。”
就这样,崔暹被重新起用为太常卿,崔季舒当了建设部部长,大齐皇朝百废待兴,还真是个好差使。
从此,崔氏叔侄又恢复了往日的荣耀,成为高洋朝的重臣。
当初,高澄打算把自家小妹嫁给崔暹的儿子崔达拏,事还没办,高澄遇刺,高澄的小妹也出嫁了,夫君是司马子如的儿子司马消难,
高洋把大哥高澄的女儿乐安公主,嫁给崔暹的儿子崔达拏,终高洋一朝,崔暹一直是高洋身边的重臣,也是自始至终敢于向高洋说真话的唯一的大臣。
崔季舒没有忘记司马子如、高隆之陷害过自己,没等崔季舒动嘴,司马子如便自己主动撞到高洋的枪尖上
司马子如很郁闷,跟自己比肩的厍狄干、斛律金、贺拔仁、韩轨、可朱浑道元都封王了,甚至彭乐、潘乐也封了,就连尉桀都能替尉景赖个王爷,可唯独没有自己的份儿。
不封王这老脸没地方搁,于是主动请求高洋给他一顶王爷帽子。
高洋因为司马子如阻挠自己当皇帝一肚子意见,高洋气不打一处来:老东西真不要脸,也不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一怒之下,高洋免了司马子如的官,司马子如灰溜溜地回家当老百姓去了。
不久,高洋又让他复出了,司马子如遭受了几次打击,几经沉浮,现在才真正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了,从此踏踏实实做事,
司马子如的经历对他儿子影响不小,也养成了司马消难多疑反复的性格。
北齐建立的第二年,即公元551年,西魏那边,魏文帝死了;梁朝那边,侯景自己过起了皇帝瘾;北齐这边先是彭乐谋反被诛,接着元善见被鸩杀
魏文帝元宝炬也曾经是个血性男儿,想当年高欢初入洛阳,高隆之仗势对洛阳公卿无礼,惹得元宝炬破口大骂:“你一个镇兵有什么了不起的!”抡起老拳揍了高隆之一顿。
朝廷大臣像市井无赖一样打架斗殴,也太有失体统了,皇帝元脩把元宝炬降级处分,
后来元宝炬随孝武帝入关,居然登上九五之尊的位子,但做皇帝却不如做南阳王潇洒。
他跟宇文泰配合得倒是相安无事,唯一遗憾的是,把自己的乙弗皇后逼上了绝路。
在皇帝宝座上待了十七年,四十七岁的时候就病死了,元宝炬走了,却没有把他明哲保身的见识,传给儿子们。
太子元钦即位,皇帝当了不到三年,就因为对宇文泰处理元烈有些怨言而被废,宇文泰另立元廓为帝,西魏朝也基本走到了穷途末路。
中山王元善见是高洋的姐夫,高洋的姐姐太原公主知道弟弟不怀好意,千方百计地保护着丈夫。
高洋每次出行都要元善见陪驾,太原公主死活也要跟着;吃饭时太原公主总是先尝饭菜,然后才让元善见吃。
高洋终于找了个机会,先把公主给灌醉了,然后送给元善见一杯毒酒。同日,高洋的三个外甥同其父亲一同遇害。
为了安抚元氏族人,高洋郑重其事地以皇族的礼仪安葬了元善见,后来,高洋发昏,又把元善见的尸体从陵墓中挖出来,扔到了漳水河里。
根据这个记载,现在在临漳的元善见墓,一定是空墓了,
夫死子丧的太原公主,由娄太后做主嫁给了离了婚的杨愔,也算有了一个不错的归宿,说起来,杨愔这也算二度成为高家的女婿,
南边的事更是一言难尽,锦绣江南在侯景的折腾下,变成了人间地狱。侯景被慕容绍宗击败后,带八百亲信渡淮,占据了寿春,然后假惺惺地请求梁武帝处罚自己,
萧衍既往不咎,自此,侯景缺什么就向朝廷要,唯有一次,侯景请求跟王谢家族通婚,这让萧衍为难了,人家是几百年的高门望族,
萧衍答复说:王谢不行,朱张可以考虑。侯景大怒,发誓要把王谢家族的男男女女变成奴隶。
萧衍的义子萧正德觊觎帝位,两个人就暗中勾结上了。侯景带千余人偷袭梁都建康,京城根本找不出能打的将军,还是靠从北朝投过来的羊侃抵挡了一阵。
萧衍的那些在各地拥有重兵的子孙们,虽然迫于形势带兵勤王,但都想保存实力,不肯出力进攻。
侯景终于攻破建康,建康城内原有十余万人,在被围困了一百多天后,全城只剩下两三千人。
梁武帝萧衍也做了侯景的俘虏,这个八十多岁的佛门天子最后被活活饿死。
侯景立太子萧纲为主,史称简文帝,侯景对江南最富庶的三吴之地的讨伐,三吴是南迁世家大族的聚集地,这些人吟诗作赋,打仗都是外行,三吴之地很快被攻下。
侯家军的两光政策,江南大族遭到了灭顶之灾,从此王谢等百年望族一蹶不振。
侯景废掉了简文帝,另立萧栋为主,不久又废掉萧栋自立,国号汉,过起了百日皇帝瘾。
这时萧衍的儿子们争夺帝位的混战逐渐结束,梁武帝第七子萧绎占了上风,萧绎在江陵自立为帝,是为梁元帝。
梁主萧绎作为齐国一直扶持的藩王,吃水不忘挖井人,刚刚登上帝位就忙不迭地派使者跟邺城通好。
西魏方面也从侯景乱梁中受益不少,一直在成都做土皇帝的萧纪,对萧绎称帝不服,率兵出蜀,结果被西魏的尉迟迥乘虚而入,从此巴蜀纳入了西魏的版图,
萧詧也向西魏投降,成为西魏一颗重要的棋子。
萧绎的部下王僧辩和陈霸先,大败侯景,攻破建康;侯景在逃亡的路上,被羊侃的儿子杀死,肚子里塞上盐运到京城,
头颅献给萧绎,萧绎把侯景的脑袋先挂在城头上示众,后下锅煮熟,去肉后晾干涂漆,放到武库里储存起来。
侯景被曝尸后,愤怒的老百姓争着抢侯景的肉吃,剩下的骨头被一把火烧掉,人们把骨灰和酒混在一块儿吃掉了。
侯景南逃时,高澄命人把侯景妻子的脸皮剥掉,用大铁锅油炸了,女儿送入宫中做了奴婢,儿子被阉割做了太监。
高洋称帝,把侯景的太监儿子们,都用大锅煮了。
侯景之乱的另一个后果,就是陈霸先开始崛起,他将成为萧梁的真正掘墓人。
南朝的建立者刘裕、萧道成、萧衍和陈霸先的家乡,都在方圆五百里的一个圈里,
一个好消息传到邺城,让高洋激动不已。东徐州刺史辛术,送来了传国玉玺。
这是秦始皇使用过的玉玺,传国玉玺经两汉皇帝代代相传,汉灭后又传到魏晋,晋怀帝败亡,落到了前赵刘聪的手里,前赵灭,后赵石勒得之,后赵灭亡后,玉玺不知下落。
一直到了晋穆帝年间,濮阳太守戴僧施偶然得之,献于建康朝廷,从此南朝诸帝依次相传,历宋、齐、梁三朝,
侯景乱梁,玉玺又落到侯景的手里。侯景在王僧辩大军压境逃出建康的时候,让侍中赵思贤将玉玺随身带着,并且嘱咐一旦自己死了就把它投到江里。
得玉玺,高洋大悦,赶紧选了个良辰吉日,昭告太庙:有了这个传国之宝,咱就是正宗正牌的皇帝了,真正的中原之主。
大魏有三位才华出众的人,温子升、邢子才和魏收,温子升因为牵连到荀济案子被高澄弄死了。
邢子才最大的功劳是破坏了侯景吞并河南十三州的计划。
尔朱荣河阴之变时,魏收是包围圈里的漏网之鱼,后来,魏收在节闵帝朝任中书侍郎,兼修国史。
现在,魏收被抬出来撰写魏史,成为国史第一人,也算高洋人尽其才了。
高洋真诚地对魏收说:“你一定要直笔,我一定不会像魏太武帝一样诛杀史官。”从此,魏收洋洋自得,
崔长孺怕魏收在书中胡写自己的祖上,赶紧跟魏收套近乎:“昔有班固,今则魏子。”
北齐的各项典章制度粗具规模,文人们功不可没,后来,大隋礼仪制度更多地借鉴了早已灭亡多年的齐国,这就是文化不死的见证。
文治有了模样,高洋开始彰显武功了。
西渡黄河打到长安,跨过长江征服全中国,这是高洋的理想,高洋计划首先巩固好大后方北方大草原,然后饮马长江消灭南朝,最后兵发长安干掉西魏。
高洋即位的第三个年头,库莫奚大举进攻代郡,高洋亲自率领百保鲜卑出征,一战便击溃了库莫奚人,俘获四千人,牲畜十余万。
高洋把俘虏们通通发往山东各地,这些人逐渐融合在当地百姓之中,只要高洋还在,库莫奚人便没有胆子招惹北齐。
柔然的头兵可汗死了,消息是太子庵罗辰带来的,当初为了笼络这个敌人,宇文泰和高欢都用尽了心思,甚至进行了一场和亲竞赛,
柔然西部的突厥人兴盛起来,突厥人一直为柔然打铁,柔然人称其为锻奴,
北部另一个少数民族铁勒,要攻打柔然,不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突厥在背后插了一刀,五万户铁勒人投降,突厥的力量一下壮大了。
财大气粗的突厥酋长土门,派人向头兵可汗求婚,头兵可汗勃然大怒,在他的眼里,突厥人就是自己的奴隶,
头兵可汗也是骄傲惯了,你不想嫁闺女不嫁就是了,居然派人当面侮辱土门:“你是给我打铁的奴隶,怎么敢说这样的话?”
土门也很猛,立马杀了柔然使者,跟柔然断绝了关系,土门想到了西魏,或许西魏会成为自己的盟友。
宇文泰当即拍板将长乐公主远嫁突厥,反正不是自己的闺女,嫁就嫁吧。
突厥发动了对柔然的战争,柔然大败,王庭失守,头兵可汗阿那瑰自杀身亡,太子庵罗辰领着部众逃亡到齐;
东边剩余的部众拥立阿那瑰侄子为主,在西边的拥立阿那瑰的叔叔邓叔子为主,柔然也变成了东西柔然。
突厥酋长土门称汗,自号伊利可汗,号妻为可贺敦
契丹也时不时劫掠边境,边报雪片般飞向邺城,高洋决定再次御驾亲征。
高洋弃辎重轻装上路,沿着曹操长堑,翻山越岭,昼夜不停地急速行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