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

《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

作者: 海儿3344 | 来源:发表于2020-09-06 12:41 被阅读0次

【序文】
本分通过布施统摄利他的“六度行”来说明住心的方法。本经发菩提心,以大悲度众生为首,这与通过布施使他人离苦得乐,尤为吻合。菩萨行布施(六度)利他时,心应所无所住而行布施。这即是说:“不要住于“六尘”而行布施。有住即是住相,就是一种取著自性的执见,对诸法会产生虚妄分别,为境所转而不能自在解脱;若不住相,就不为“六尘”所动;不为“六尘”所动,则是心能达至清净。总而言之,若能离相而了达三轮体空,内不住能施我相,外不住受施人相,中间不住所施财法等相,那么菩萨虽专为求福而布施,而福德就好似十方虚空似的不可思量。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得,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注释】
色、声、香、味、触、法:即“六尘”,即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又名“六处”、“六境”、“六贼”。色,指物质现象,为眼根所对,眼识所缘的境;声,一切声、音、乐,为耳根的认识对象;香,一切物品乃至男女身体所有之气息,为鼻根所感觉的对象;味,饮食馔肴美味和辛辣等味,为舌根所感觉的对象;触,冷暖寒热及硬软细滑等感觉,为身根的认识对象;法,即是识心所想及的心法,为意根所能意识的对象。

虚空: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指一切诸法存在之场所、空间。有周遍、不动、无尽、永恒等四义。

【译文】
佛继续说道:“再者,须菩提,菩萨对于万法,都应该无所执著,以不执著的心态来施行布施。即不应执著于形色而布施,亦不应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意识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去布施,即不执着于诸相而修行布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菩萨如果能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而布施,那么因布施而获得福德就不可思议和无法估量。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佛陀。”

佛又问:“须菩提,那么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及上下方的虚空,可以想象和度量吗?”

须菩提回答:“不可度量的,佛陀。”

佛说:“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诸相布施而进行布施的福德,也和十方虚空一样不可想象和度量。须菩提,菩萨就应该是这样不执著于诸相,自然能令妄心不起,真正安住于清净的菩提本心。”

相关文章

  • 金刚经 第四品

    重写金刚经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

  • 品味《金刚经》之第四妙行无住分

    品味《金刚经》 之第四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

  • 金刚经第四章

    妙行无住分第四

  • 《金刚经》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

  • 布施

    《金刚经 妙行无住分第四》里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

  • 何为布施

    《金刚经 妙行无住分第四》里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若...

  • 《<金刚经>说什么?》5:无住布施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 教育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是因为爸爸妈妈们 都没有读懂《金刚经》这句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如果你要问今天的中国,爸爸妈妈们感到最困难、最头...

  • 解字就是解人生

    2O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北京晴 《磐吉解字金刚经之~行》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人生之路有千万条,哪一...

  • 《金刚经》

    金刚经 法会因由分第一 善现启请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无住分第四 如理实见分第五 正信稀有分第六 无得无说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妙行无住分第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cy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