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钝感力“并不是心理学名词,而是由他提出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提起”钝感“这个词,人们头脑中联想的都是不好的事,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言词,也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和否定成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作者为何还要一本书的内容来介绍它呢,用作者的原话来说: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身体层面
钝感并不总是消极负面的,如果把迟钝这个词的理解范围稍稍扩大一些,扩展到人体的各个部位或心理的各个层面去考虑,迟钝马上变得很正面。
比如夏天暴露在外面的胳膊被蚊子叮咬,有的人被叮的地方非常痒,于是他开始抓挠,那里很快就变得红肿起来,更严重的会变得溃烂。与之相反,有的人只是轻轻拍打一下,把蚊子赶走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并不怎么痒。如此情况下,敏感和迟钝相比,反应迟钝的皮肤更好,我们自然明白了顿感的优越之处。
心理层面
我们再从人的心理层面讨论一下”愚钝“的好处。人们的好恶以及忍受能力各不相同,可谓千差万别,王小波就有句话就说”人与人的差别,比人和猪的差别都大“。面对他人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视若无睹。比如在我们的工作单位里面,正是各种好恶之情彼此涌动、互相碰撞的场所,如果我们能够具备一定的钝感力,能够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泰然处之,
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适应,并如鱼得水的工作。
此外,如果当我们受到斥责,也能够保持开朗的心情并很快复原,这也是一种才能。对健康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自己全身的血液总是能够顺畅的流淌,因此做事不要总是思前想后,即使别人说些不中听的话,听完后马上就能抛到脑后,这种有益的钝感,是保证血液畅通无阻的重要原因。
顿感与啊Q
保持钝感并不是自欺欺人,不是对自己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全部忽略,像啊Q一样自圆其说,让自己生活在幻觉之中。保持钝感的目的是隔离别人的负面情绪对我们自身的影响,对我们心灵的伤害,不要让别人的那些垃圾情绪传递到我们身上。总结来说就是“就事论事”,不要将事情上升到个人层面,不要因为某件事情没做好,就自我否定来折磨自己。
钝感与阿甘
钝感也不是让你去当阿甘,对任何事情都反应迟钝,而是有选择的迟钝。我很难理解“天生钝感”的人的脑子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毕竟他们不是装出来的,他们的内心不会矛盾,不会纠结,因为他们本来就是那样。而普通人要做到钝感恐怕是有些难度的,就像我们长了一双视力1.5眼睛,却要求我们对1.0以外的事物视而不见。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大脑,它不会分裂(分裂症除外),所以普通人的钝感我猜想应该是一种“有意而为的顿感”。
普通人要想达到钝感需要动用理智和元认知,在之前我们就应该想明白,别人的评论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判断,但他们的判断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我们无法判断他们的正确性。然后每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就要这样及时的提醒自己,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情绪。天生钝感的人的钝感是本能反应,我们普通人恐怕是要扼制住本能反应来达到钝感吧。
小结
王阳明曾说”别人以落榜为耻,我以因落榜动心为耻“,落榜已是既定事实,再怎么”耻“也没用,重要的还是走好下一步。
现在我们知道了,世界上不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而且,只有具备这种钝感力,敏锐和敏感才能称为真正的才能,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