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下来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已有近5年时光。
这5年时光里,相对于传统公司。
互联网公司就是大、人多。这是这种公司特有的特点。
在过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我对两者有过很大的不同感受。
以前在传统行业在银行和回国在的体育行业,对标今天所在公司全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性质。
那时候在国外的时候,我们沟通基本都是Skype用于及时的信息互动。那是我们的线上沟通,因为在国外沟通是需要夸区域以及时差的性质,涉及到的重要信息都是用公司专有的邮箱进行沟通,而这种邮件还设立等级对于基层的很多邮件,想投诉各种的还比较难越级到上级去沟通。
再由于是语言的差异,很多沟通需要转述成别的语言。那时候对于英语差劲的来说还真是进行过了一番苦活。
回国后继续呆过得互联网公司58到家 和 现在的嘀嘀。
在国外那时候算只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工具的便捷化,毕竟那时候还是有实体的产品。
至于后来的58到家和滴滴这两家公司基本没有任何实体化产品了。而在这种工作场景里,信息的传递性以及安全性又属于另外一个等级。
在的58到家时候,所有很多信息都是在公司专属定制工作平台——钉钉。这工作管理软件平台,今天是中国大部分公司用来进行业务往来的一个平台。
这个种平台工具有一个很好的信息路径就是对于信息的源头有一个很好的追踪性,也可很好的帮信息存储于云端,而在公司架构上又可以很完善的从顶层至业务链路。
而在现在的嘀嘀,关于工作还专开发了一个属于自己公司的工作平台D-chat。从业务上自己开发的更倾向于自己公司的信息沟通,当然对于信息安全来说也更好的一些保障。
就像邮件也是自己的平台。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一些特殊时候就是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同乐的时候。
因为平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同事在这时候会没有边界。在一个公共的空间里,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人很多时候的特性就会被体现得出来。
可能对于这种时候,大家最愿意的就是抢红包那时候紧盯着屏幕时候那种特有的快感和期待。特别怕错过了以及没有抢到的那种心里状态。
抢到的会变得特别高兴、没抢到的会变得有些丧气。而在工作平台里的关于钱的数量和个数并不会像微信那么单链性强。
这时候的信息互动性就会很好以及也可以很好的从侧面看出这人的一部分性格是否活跃。
每当静静的回顾的时候,想想很多时候我们是缺那点红包的钱么?
互联网速度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互联网工具的便捷性让人们在生活更多的是增加了参与感。
这样的红包我还是缺的对于生活来说
我们还是需要慢,慢到有时候可以静静的用一个下午去看书,看到书上的每一个字。
对于人生来说
我们过得太快,快得都来不及思考,很多时候我们All in 在了工作上!
凌晨还在依然关注的人我想这时代最好的状态应该就是:
快节奏 慢生活。
快的时候可以让自己为了心中的理想All in
慢的时候能也能让自己从容的面对锅碗瓢盆,而不用点外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