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胠箧》

作者: 冬季拾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5:58 被阅读10次

作品来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解题:此篇举旨发挥道家的“绝圣弃智”思想。篇中揭露一切法制、道德、智术,都被统治者利用为盗掠的工具;从而要求人们退回到无知无智的原始社会。它揭露了统治者争权夺利的丑恶面目,而提出的解决办法则是违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开篇举例防范小偷的做法,先从一般人说起,再类比圣人。首段知者常人世俗的行为为全文的核心主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埋下伏笔。

伴随着作者的推论,举例“田成子窃齐”,贤能之士不免乎戮,论证“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与大盗在某种程度上矛盾的同一体。

继而通过一系列的生活与历史上的事件论证“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好知之乱天下也”。

读罢全文,似豁然开朗,又似迷惑不已。各种拙见,书于台面。

庄子的看法是反智的,也批判了丑恶的统治者,但是又不无哲思。若人类没有智慧,自然没有善恶之分,自然没有好人坏人之别。况,比及人性的复杂,哪一个人能十全十美?哪一个人又十恶不赦?这样的人也有,极端案例在近些年也是络绎不绝,这里暂且不谈。

比如《悲惨世界》主人公冉阿让偷面包不过是为了帮助穷困的姐姐抚养七个孩子,却因此犯法。《复活》中的男主聂赫留朵夫虽诱奸玛丝洛娃,使其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却良心未泯,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与她结婚。

还未深入研读,待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 读庄子-胠箧

    这是一篇抨击所谓圣贤的文章。正所谓,小窃珠宝大窃家国。人们惩罚小偷小摸,却把篡权夺位者尊为诸侯。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

  • 读《庄子》——《胠箧》

    作品来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解题:此篇举旨发挥道家的“绝圣...

  • 盗亦有道呼?

    (庄子.外篇.胠箧):盗亦有道呼? 盗亦有道出自于(庄子.外篇.胠箧),讲述的是庄子和强盗的对话!强盗辩解自己,...

  • 庄子——胠箧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藤,固扃鐍,此世俗之 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藤扃鐍...

  • 《庄子》外篇   胠箧:何为至圣者

    2021.12.10周五晴D34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87 《庄子》外篇 胠箧 “胠箧”意为打开箱...

  • 每日一读(胠箧)

    编辑|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胠箧 《庄子》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

  • 《庄子》—外篇—胠箧

    2.河川干涸了,山谷就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了,深潭就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

  • 《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1圣者所为为大盗守智者所为为大盗积

    《庄子》外篇卷3胠箧诗解1圣者所为为大盗守智者所为为大盗积 题文诗: 将为守备,胠箧探囊,发匮之盗,必摄缄縢, 固...

  • 窃钩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胠箧》 我在无尽...

  • 庄子—外篇—胠箧—1

    【题解】 本章讲如何治国的问题。庄子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子》——《胠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v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