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后感。
故事开始于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乡村青年教师高加林的职位被人顶替,他不得不成为农民。他十几年来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摆脱一辈子在土地上刨挖的命运。可梦想破灭了,他也第一次尝到了向现实低头的苦涩。
高加林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即使恋人抚慰了他的伤痛,他的内心却依旧躁动着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为了谋生,高加林到城里卖蒸馍。他心有不甘,然而家里已经没有钱购盐买油,父母亲一把年纪还在为生活苦熬苦累,他怎么能吃闲饭呢?
在遭到高中同学母亲的羞辱后,高加林呆呆看着城市的灯光,痛苦地想:“我有文化,有知识,我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哪一点差?我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呢?”
他拒绝放弃,也拒绝与现实和解。这使他痛苦,却也足以打动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在大多年轻人身上都是一样的。
命运似乎终于向加林抛出了橄榄枝,他得到了到城市的机会。但到城市后,他却面临着更严峻的问题:一面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和善良美丽、不离不弃的恋人,一面是理想的生活、事业和志同道合的伴侣,他该如何选择?
高加林选择了后者,然后成为了所有人眼中的渣男。但个人难敌时代,造化弄人让他一切都回归原点。高加林还是那个高加林,可他爱的人,永远也失去了。
《人生》的开篇引用了柳青的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仅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高加林的不甘与痛苦,奋斗与彷徨,都让人感同身受。《人生》真是中国当代最有预见性的伟大小说。路遥在《人生》中写道,“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
的确,《人生》主人公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今天仍旧存在:
一个不能拼爹的年轻人,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何应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面包与爱情抉择时,应该选哪个?
失去爱人后,应该如何勇敢地生活下去……
《人生》一书超越了时代,写出了每个年轻人的期待、困境与追求。高加林的故事没有结束,它还在世界上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身上上演。然而,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管你如何选择,生活都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