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盼望过年,可以放假, 围着爸爸妈妈转,一家人闲坐 ,嗑嗑瓜子,聊聊天,看看春晚。
曾经盼望过年,可以爬门头,啃猪尾巴,等着爸爸发压岁钱 ,祖母发开口糕。
曾经盼望过年,可以走村串户 ,成群结队的小朋友挨家挨户玩耍 ,还可以收获几口袋小果子和大糕。
曾经盼望过年 ,可以在厨房跑上跑下,等着热腾腾的包子出锅的刹那间,欢声雀跃景象带给人的欢乐和幸福感。
曾经盼望过年,有各种好吃的,有新衣服穿,还有花船、踩高跷、舞龙等各样民间戏看。
曾经盼望过年,可以围着火盆,自己烤葵花花生果,感受炉火的温暖,寒冷冬天里,一家一个炉子和一个火盆,就倍感温暖,年的味道立刻显现出来。现在想来,大概那也叫灯火可亲,那时候的灯泡都不超过40瓦,但确实感到暖和且甜蜜。
许多个曾经过的年,物质不够丰富,经济不够殷实,没有“一到过年就胖三斤”的恐惧和说法,不用担心体重 ,更不用减肥,瘦子多的多。
现在不一样了,物质足够丰富 ,经济足以把年过得完完美美 ,很多人担心的是把体重吃升了, 把人吃的肥肥腻腻,甚至吃出了“三高”。
不同于曾经过年的滋味,我从小女孩、小姑娘变成了妻子、母亲和婆婆三种角色,成了名符其实的家庭主角,张罗一大家子的需要与不需要,关注一大家子的欢喜与不欢喜。
从每一道菜肴开始,跟着感觉走,自己凭空想象和自创,从鱼圆、鱼饼、肉圆、肉饼、水饺、馄饨等各种家常菜做起。第一次做鱼饼 ,凤说鱼肉要绞很多很多遍,我未体会其中深奥,把鱼肉绞了10遍,然后放进鸡蛋再兑份量对等的水,然后再顺着一个方向使劲搅拌,再然后把搅拌好的鱼糊弄成形状下锅煎,待鱼饼好 ,试品尝 ,形状不好,没煎到位,口感也不好,主要是不细腻,吃在嘴里跟肉饼差不多 ,没吃出鱼的味道来。昨天晚上,本来计划第二次做鱼饼,后来突然改变主意做鱼坨子,这次,我把鱼糊放在绞肉机里多绞了10分钟,看上去黏胶胶,比上次粘稠的多,估计差不多了, 开始下鱼坨子。一会就好了 ,品尝,有鱼香,口感还是粗糙了些,但已经明白其中道理,还是鱼糊绞功不到位,应该再细腻再细腻些,姐姐说要绞30遍,我记住了。
但我们做的菜,年轻人不是很爱吃,比较土气,谈不上“高大上”。比如我家月园从仪征带回她爸爸做的几个菜,我们家从来没有做过,看上去和听起来都显得有品位, 比如粉蒸肉、泡椒爪,色香味俱全,确实不一般。所以说,看上去“高大上”的菜肴都有讲究,食材、味道、时间都很考究。这都需要我日后学习和改进的,吃的好性情好,做的好性情更美好,做的好吃的好,一家子就幸福满满。
有人说,过年了,孩子们不回来刚好省事呢,不要很忙碌,我不以为然。孩子们一开始未放假时,先生就催促他们早点回来,我们心情是一致的。孩子们就提前回家来了。不过疫情事态阻挡了不少人回家的路,谁不盼望回家团圆和过年呢!过年过年,我们就是要有忙年的这种氛围,越忙越喜庆,越忙越红火,越忙越有福气呀!
还是那句话,锅动瓢响才叫家,锅动的多瓢响的叮叮当,这才叫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