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习惯是纸书和电子书交替着在读,这本书是小冉的喝奶书,小冉每天准备要喝奶的时候会帮我把这本书抱来放在床头,然后才叫妈妈摆姿势,受小冉的激励,天书一样的古文断断续续的读,竟然也把它读完了,今天中午最后一篇读完之后,朦朦胧胧的午觉里,竟然做梦都还在用书中文字组织我要写的文章语言,刚刚翻书怎么也找不到我想写的那一句,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这本书的最后一句: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正是我当前阶段正在经历的过程,并且路径方向明确,我渴望表达渴望梳理自己,理清脑中凌乱的思绪,而最终一定是归于静默的纯粹,但在到达真正的单纯之前,需要先穿过复杂的丛林。
这本书当然是好书,但是就今天还是哲学小白的我来说,读起来还是有一点头大的,几千年的先贤总结出来的思考智慧密集度之高,各个朝代时期的思想名人 智慧名句整篇都是,摘抄基本等于复印书,而这些我们千百年来早已习以为常的 觉得天经地义的思维背景,在当时也是无中生有的智慧火花呀
以下文字,我肯定原创不出来,是我在书中一朵一朵颉取的智慧火花:
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哲学家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宇宙作为生存的背景。关于思索的思索就是反思。
宗教就是哲学加上迷信 教义 礼仪和体制。哲学比宗教更直接,人不需要绕圈子经由祈祷的仪式,内容更纯不掺杂想象和迷信,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
做人,最高成就就是成圣,与宇宙合而为一,如果人追求天人合一,是否需要抛弃社会甚至否定人生?释迦摩尼认为,人生就是苦难的根源,柏拉图认为,身体是灵魂的监狱,这种哲学被称为是出世的哲学,而入世的哲学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对立的,出世和入世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使命就是要在这两极对立中寻求他们的综合。在行动中实现既入世又出世,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在社会活动中取得成绩,即为:内胜外王。
哲学家永远处于追求之中,永远在行动或将要行动,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要成为某种特殊的人,一首好诗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读书时能从字里行间去会意,语言的作用不在于它的固定含义,而在于它的暗示引发人去领悟。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绘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
人在思想时,总不免受到生活环境的制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大陆国家历来依靠农业,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出生于耕读世家往往引以为傲,宇宙观和人生观主要反映农民思想。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朝反方向的另一极端移动。黑格尔:任何事物都包含对他自己的否定。甘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家把属于自然和属于人的东西严格区分,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孔子重名教老庄贵自然,道家追求心灵的自由流动,把自然看为最高理想。
陶渊明《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概念一种来自直觉,一种来自假定。有和有限都是明确的,而无和无限则是不明确的,假设观念出发的喜欢明确的东西,而直觉出发则需要重视不明确的东西。
海洋国家是商业数学和数学的思维,以城邦为中心来组成社会,商人社会习惯变化;中国人是农民社会,倾向于顺乎自然谴责人为,不喜欢变革。海洋国家的人聪明,大陆国家的人善良。
阴阳家相生相克相反相成;儒家是古代文化的传承者;墨家有严格的纪律和组织;名家的兴趣是分辨名实;法家重视规范或法律;道家是形而上学,尚“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