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悖论,是指由某个命题真,可以推出该命题假;由某个命题假,又可推出该命题真。悖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是一个难解之谜,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在孜孜不倦地对悖论进行着研究。由于悖论所具有的奇异的、迷人的、令人头晕目眩的特点,因而在论辩的某些场合略加运用,有时可以使论敌陷入空灵迷幻中手足无措,进而达到将论敌制服的目的。
我们先来看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一场论辩。他们都是古希腊著名的辩者。一天,他们两人就某个当时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公开辩论。由于他们的观点分歧太大,各自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这时,柏拉图气极了,对着听众大声宣布:
“苏格拉底的话全部是假的,你们一句也不要相信!”
苏格拉底却微微一笑,说:
“请你们相信柏拉图,他刚才说的这句话是真话。”
让我们来看看,争论的结果会怎样呢?如果以柏拉图的话为根据,那么,苏格拉底是说假话的。这样,苏格拉底说的“柏拉图讲真话”就成了一句假话。如果以苏格拉底的话为根据,那么柏拉图讲真话,但是,柏拉图又说苏格拉底从来不讲真话,显然,苏格拉底讲的“柏拉图讲真话”就实际上成了柏拉图讲假话。不管从何种角度推理,
最终都可推出“柏拉图说假话”的结论。苏格拉底巧借悖论,使得柏拉图无法摆脱说假话的困境。
必要条件的含义是:条件不满足,结果就不出现。相反,如果存在条件不满足结果却出现的情况,这个必要条件命题就是虚假的.....总之带着看看就好
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有则辩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人们只有达到温饱的程度,才能谈道德。”反之,复旦大学代表队要反驳这一命题,就必须指出不温饱也能谈道德的情况存在。复旦一辩答辩道:“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
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不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
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隼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在列举大量事实进行反驳的基础上,还对这一辩题的逻辑含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
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反方的答辩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博得了观众长时间的掌声。反方复旦大学队所以能夺得这场论辩的胜利,其中能够准确把握这一辩题的逻辑联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