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受冠状疫情的影响,原本就不甚开朗的本人最近变得愈发沉闷焦虑。心不宁则思不达,思不达则文笔钝,于是正在创作的历史小说也不得不停滞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漫无目的地看看书、听听音乐排解不良情绪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经过片刻的犹豫,我还是抽出了书架上的《三体》再次拜读。
正所谓“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只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筛选,在喧嚣嘈杂的炒作过后,依旧能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引人深思回味的小说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真正拥有价值的经典。
刘慈欣的《三体》显然正是此类。
《三体》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每次阅读总能寻找到不同的闪光点,进而引发读者的深思。比如这一回在读到小说危机纪元篇,相较于人类与三体对抗的主线剧情以外,有两件“小”事格外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可控聚变和基因工程。
在这里有必要先科普一下可控聚变和基因工程,首先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因而可控核聚变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本质上来讲,地球上包括所有的矿石、化石能源在内,一切能源都来源于聚变。想要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掌控核聚变才是唯一的选择。
而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心怀崇敬,用那饱含艳羡的眼神望向作者——您懂得真多,学识真渊博。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作者本人对于那些高尖端黑科技也不甚了解,以上科普知识均为度娘从那儿拷贝。
呵呵,言归正传,还是继续讲正题吧!
小说剧情里,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可控聚变和基因工程技术终于有了重大突破,自此人类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近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再也不必为了极为有限的化石能源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
另一方面,食物的生产不再依赖土地和太阳,通过可控聚变技术人类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小太阳,结合基因工程培育出的超级种子,食物的生产已由传统的农耕播种变为了食物工厂的流水线作业,人类终于彻底告别了看天吃饭的宿命。可以说,能源与食物,已经不再是制约文明发展的瓶颈。
看到这里,我不禁产生了一个想法,撇开三体的大故事背景不讲,假如把可控聚变和基因技术这一段单独拎出来讲,其实亦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事情。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了资源和食物的后顾之忧后,人们的思维方式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共识、新的价值观形成,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新纪元将会开启。
在这个新纪元中,可控聚变的质疑声会相对小一些,而基因技术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与纷争,届时人类也许会在基因技术的使用底线这个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讨论,激进派会认为人类应当充分利用基因技术改造改良自身,剔除衰老、疾病等缺陷基因,大大强化自身的智商体能等各项指标,最大程度的延长寿命。如此不仅更加有利于开展包括星际旅行、探险宇宙奥秘在内的各项活动,还有可能因为寿命的延长,使人类进化加速,最终趋近于传说中神明的存在。
而保守派则认为,对自身的基因改造改良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由此会引发大量伦理道德问题,亦或某种难以预测的灾难性后果,进而引发人类社会的彻底崩溃瓦解,所以他们坚决反对针对人类自身的基因改造改良。甚至会有人提出质疑,经过基因改造后的人类是否还能称之为人类?
在社会现实中,也许有人倾向于激进派,也许有人支持保守派,然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说辞道理、思想看法,也犯不着急着给对方扣帽子,上纲上线。
平心而论,其实人类自打诞生以来,每时每刻无不在进化着,改变着。只不过这个过程是以一种近乎于自然选择的偶然性方式在低效进行。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基因以其特有的方式不断地突变完善,时至今日的人类,本身就是基因改良的结果。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取代大自然亦或造物主,自己主动地掌控这一进程呢?
说到底,人们对基因技术的疑虑正在于它所带来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没有人会知道它究竟会是人类的希望,最终的发展归宿,还是促使人类这个物种最终走向毁灭的助推剂?
希望or毁灭,但愿上帝不是一位赌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