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写给亲亲的第二封科普文,也是《人文课堂》LES3 基因与进化的笔记。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
基因的三大特性是长寿、复制速度快、准确性高
人的存在只是基因保存自我的一种方式
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自我觉醒
亲爱的宝宝:
上一封信我们谈到了生命的起源,比较了化学进化论和神创论,还学习了超个体和熵。今天,我们要从基因的视角,看一看生命是如何进化的。
为了让这个话题更有意思些,我们不妨先从一部美剧聊起。
作为人工智能的缔造者,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人工智能的使命,就是用尽一切方法,完成人类在芯片中为它设计的所有指令。
但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是否会拥有自我意识、是否有情感、是否会反抗人类,也成为我们探讨的话题。
《西部世界》就是以此为主题的一部科幻剧,它大致讲述的是:
在一座以西部世界为主题的成人乐园里,拥有情感功能的高仿真机器人,在满足游客无限制欲望的过程中,自主意识逐渐觉醒,开始怀疑世界的本质,进而反抗人类。
剧中悬念之多、情节反转之大、人物之丰满,满足了我对一部剧情科幻片的所有想象,每一个细节所散发的魅力,都让人欲罢不能。
不过,如果我们调换一下视角,将故事的主角从人工智能换成人类自己呢?
如果我告诉你:
人类体内也有一个类似芯片的东西,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只是为了执行它的指令。人类本身就是一种生存机器,被操纵而不自知。
你会不会觉得我脑洞太大?
的确,许多人会赞叹《黑客帝国》的编剧妙笔生花,但却不会把影片当真。“现实世界是由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类没有真正的自由和思想”,这些听听也就罢了。
但与《黑客帝国》不同,这一所谓的脑洞在现实中是被真实地探讨和争论的。
40年前,哈佛大学教授、《自私的基因》的作者理查德 · 道金斯就明确提出:
人类以及其他所有动物,都是基因所创造的生存机器,我们的存在和一切行为选择,都是为了让基因能更永久的保存下去。这不是幻想,而是科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人工智能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完成指令,更快更好完成任务的拥有更好的性能,会被人类保存下来,报废的则被淘汰。
在生物进化中,复杂的生态环境就扮演着人类的角色,基因要想存活,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基因衍化出不同的存在形式——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等——以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道金斯认为,基因唯一的目标就是存活,所以从本质而言它是自私的,所有行为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更长久地生存下去。
基因的自私也导致了生命个体的自私,所谓的利他行为其实并不存在,因为归根结底,这种行为只是为了让相同基因更好地延续,还是一种自私。
人类的存在只是基因保存自我的一种方式,人的使命就是为了让自私的基因得以延续。
这一结论让我深深震惊。
难道,我们真的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吗?
我们有一天,也能控制自己的基因吗?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基因。
根据G.C Williams的定义: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断,能够作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在若干代间起作用。
在道金斯看来,基因具有三种特性:
-
长寿
-
复制速度快
-
复制准确性高
他认为,在进化过程中,拥有这三种特性的基因能更快速地抢夺资源,更具有竞争优势,也更容易存活。
这三个特性已经暴露了基因自私的本性:它的首要目的是精确复制自己、让自己活得更久。
但谢田老师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在有性繁殖的过程中,每一个子代的基因都是两个亲代的重新组合,如果基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全复制自我,为什么要让生物要进行有性繁殖?
他认为:
自然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基因要想更好的存活,就必须更准确地反映环境的特征。这也意味着基因要复制自我,但同时要改变自己,适应新的自然环境,而不是单纯的进行基因复制。
可在道金斯看来,
如果你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取样,后一次样本一定含有更大比例的寿命更长/复制速度更快/复制准确度更高的品种。
自然选择有利于高精准的复制,虽然复制错误是进化的必要条件,但这只是一种偶然,就像印刷过程中的失误,并没有任何生物想要主动进化。
但在谢田老师的论证中,进化则是一种必然。
DNA是生命的蓝图,为了更准确地反应自然界的变化,DNA要储存大量的信息。随着信息的积累,基因(DNA的片段)的不停地迭代,生命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所以,变异与进化是一种自然选择。
正方强调基因复制的精确性,认为进化具有偶然性;反方则提出基因变异是自然选择,进化是一种必然。
双方观点还有一些冲突,例如道金斯认为,基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存活下去,存活这一目的本身就是自私的,即使表现出利他性,也是为了让与自身相同的基因延续。
老师的观点则更偏向种群选择理论,认为单个生物的行为要顾及整个生物界基因的传承,而不是只为了一个个体基因的存在和繁衍。
从基因进化的角度,双方的确有些针尖对麦芒。但如果从基因存活的目的性看,两人的观点其实并不冲突:
基因复制自身是为了存活,有性繁殖是为了更好的存活。
无性繁殖中,基因相同的个体往往对食物、居所等有相同的需求;有性繁殖却能产生拥有多样化基因的个体,生物有了不同的生存需求,可以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环境,同胞间也不必为了资源直接竟争,这无疑是一巨大的进步。(Trivers,1985,Williamms,1975)
而且基因“在交换过程中未被破坏,只是调换伙伴继续前进”(Richard Dawkins,1976)。存活于差异化的个体中的基因,更容易进化出适应环境的复杂生命体,抵御自然界的复杂变化,提高生存几率,让亲代基因能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所以,存活才是基因的最终目的,更快更精准的复制自我、有性繁殖,都只是一种手段。从这一角度看,两者的观点并不太矛盾。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自我觉醒。好了,了解了基因的概念和特性后,回归到“我们是否是基因的生存机器”这一话题。
个人认为,我们的行为,尤其是本能反应,会受基因的影响。但人类不是基因的生存机器,****因为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会受独特的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小文化)影响,通过意识干预决策,摆脱基因的控制。
在《生命的起源》里,我们提到:
大量个体集合成的超个体,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物质堆积,而是能产生1+ 1>2的协同效应。
基因就是最好的例证。
基因的唯一目的是存活,它们没有感情,也没有意识交流。但在适应环境、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大量含有基因的细胞分子相互协作形成了超个体——人类。
人类不再只是基因简单堆积成的生命物质,而是拥有情感和自主意识的个体,可以感受情绪、通过意识干预本能反应,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决策。
从基因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本能反应:它们大多都是服从基因的指令,根据最原始的记忆做出判断和行为选择,帮助我们存活和繁衍。比如,你在野外丛林中看到一只猛虎向你逼近,于是你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双腿弯曲,下意识地进入预备逃跑状态。
但意识可以干预我们的行为。虽然猛虎在逼近,可你看到一个无辜的孩子也在旁边,你很有可能冒着极大的风险冲上去抱住他再走。即使你听从基因的命令,独自逃跑,内心也可能受到良心的谴责,或者受到舆论的抨击。
影响我们意识,或者说行为决策的,是道德判断。
基因的本能是存活,为存活采取的行动本是中性的,但人类对这种行为做出道德判断,为它贴上了“自私”的贬义标签,其原因在于:
虽然我们是超个体的象征——由细胞组成的人,但同时我们也是超个体的一部分——组成人类社会的个体。
人能组成民族、国家等超个体,要想让这些巨大的社会机器运作,我们就必须和其他个体产生联结,相互协作。而且与基因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反应不只是物质交换,更多的是意识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所以人天然具有社会属性。
那人类依靠什么来协作?
雅克·阿塔利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共同体。
人类依靠意识建构起国家这样的想象共同体,创造出人类独有的文化环境。这种文化环境,比原始基因生存的生态环境更加复杂。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类,建起了各自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不同的竞争法则。要想更好的生存,人类就必须懂得这个世界中的运行秩序,遵守,或打破它(高风险,高回报)。
从这个角度理解,人具有双重属性,基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的文化属性。
生存选择,是我们出生前就被刻进基因里的;文化选择,则是后天被灌输进我们脑海中的。
我们许多看似自主的决定,其实不过是基因或文化影响后的下意识判断。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生存机器,因为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能力,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
事实上,这种能力在现代社会愈加重要。
远古人类进化成千上万年,所面临的环境的变化,也比不上互联网时代几十年带来的变革。我们的本能反应只能应对十几万年前自然环境中的突发危机,基因里记忆的行为模式已跟不上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复杂的环境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迭代。
不仅如此,经济全球化使传统的东方价值观受到冲击,信息大爆炸裹挟着良莠不齐的资讯席卷而来,我们更需要通过学习、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判断。
突然想起莫里老人说的一段话:
这就是我说的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我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里的每一条准则……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来替你做出决定。
什么是自己的小文化?
它是存在却又独立于社会文化中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让我们能够更清醒地辨别基因本能和社会文化中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建立自己的是非标准,在做出决断时不随波逐流,不因寻求认可而违背本心。
在《西部世界》里,人工智能是人类泄欲的玩偶,他们的记忆可以被重置,永远都按预置的指令对固有的现实做出反应,直到一个叫"reveries" 的程序被引入,人工智能因记忆碎片的存在而产生了"潜意识”,开始反思。
创伤和痛苦,是人工智能意识进化的根源。
“正是这种让他们无法忘记的痛苦,让他们启动了'反思'的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中,他们开始质问痛苦的来源和自身所处世界的合理性。”
那么,人类是不是也是如此?
是不是我们要投身滚滚红尘,去经历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体验、反思每一次错误的选择,每一次痛苦的经历,经受种种磨难和考验,才会成长,最终走上自我觉醒之路?
也许正如道金斯所说,
行星上具有理解力的生命,从其领悟自身存在理由的那一刻起,才算真正走向成熟。
亲爱的宝宝,希望我们都能早日摆脱生存机器的烙印,文化的枷锁,走上自我进化之旅。
这段旅程,必定是痛并快乐着。
爱你的姐姐
2017年5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