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总共三十篇,作为最后一篇的压轴很有份量: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说:“如果一个人能广泛地施恩惠于民而且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一定是圣人了!这方面就连尧、舜都感到有所不足!所谓仁人,自己想有所成就,也要帮助别人有所成就;自己想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能够联系自身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仁”是孔子一生追求的至高理想,此篇很接地气,原来仁德并不是高不可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可以成为仁,并且是圣人。仁,不过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凡事不过四种:一种是双赢,利人利己;一种是双输,不利己不利人,损人不利己;第三种利己不利人,损人利己;第四种利人不利己,损己利人。
我们最想达到的是第一种方式,利人利己,双赢的局面,现实的发生却未必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发展。当局面出现损人利己这种局面,自私的人会毫不犹豫去选择;损己利人这种选择只有真正有仁德的人去做,这样的人才真正有大智慧大格局的人能做到,忍一时福报后至;最差的选择是损人不利己,我得不到的你也想也不要想,这样的人最是可怕,不能远之,必有后患,有一天被拖入泥潭还不知道自己如何被害的。
所以人们常说宁愿得罪君子,君子无害,勿得罪小人,小人的心思是你无法预知的噩梦。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克己,内修,完善自我;达,推己及人察己知人,这样的境界,可以当圣人了。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