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中的习得性无助 2018-12-22

教育中的习得性无助 2018-12-22

作者: 简洁的书写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0:39 被阅读5次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惊恐哀叫。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被长期的强烈电击形成了无助和绝望情绪,觉得逃跑也是无用的。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无望和绝望的心理状态,从而做出听任摆布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与习得性无助类似的例子。

    比如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那么他就会在这项工作上放弃努力,甚至还会因此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无可救药,而事实非如此。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的人会自设樊篱,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比如,认为成绩差是因为自己智力不好,失恋是因为自己本身就令人讨厌等。

    孩子天生就是积极的,喜欢尝试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着到处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就开始喜欢到处爬,到处摸……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就会出错很多。如果孩子的每一次尝试成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的惊呼“危险!不要……”时,他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他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变得不自信了,因为他不知道做完了之后大人是不是又该大声说“不”了。结果,他也许会如你所愿地变成一个“乖”孩子,哪儿也不碰,什么也不摸,但却把“自卑”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当一个学生一次次参加考试,一次次地考不及格,久而久之他会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于是上课开始不喜欢听讲,经常走神,有时还会捣乱课堂纪律,课后也不再认真复习功课了。他们对于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成功的希望,因而不再指望自己成功,对学习毫无兴趣;与同伴相处大多自卑多疑,认为自己不受欢迎,因而与同伴的关系日渐疏远。学习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他们认定自己永远是一个失败者,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

产生原因

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心灵偏差现象,正是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学生在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导致了非智力品质的弱化,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无论怎么努力,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也有另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师的表扬,长期被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便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学生群体。无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绝大多数儿童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对一切活动都愿意去尝试。只是有些儿童发现自己或同伴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如果有人监督自己便显得焦虑不安和信心不足,完成任务就格外困难。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他们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所谓“自尊”和“身份”上。"习得性无助"是一渐变过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强化了这一趋势。

不正确的归因

    "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一个人的归因方式。当他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时候,就容易感到内疚、沮丧和自卑,认为无论尽多大努力,都将难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得过且过的心灵偏差。

     在人群中,不同层面的人或人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灵偏差现象,职业学校中的学生表现的比较集中和典型,所以,我们选择这一课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能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更多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章

  • 教育中的习得性无助 2018-12-22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时提出,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

  • 习得性无助:失败是失败之母

    习得性无助定义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

  • 《逆商》——习得性无助

    你好,我是木子,今天给你讲《逆商》书籍里提到的“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

  • 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小知识3

    习得性无助——还有希望嘛? 这是《心理学导论》第十三版中的小节标题。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的,在面对困难、惩罚或消极...

  • 习得性无助(二.)

    在教育领域,习得性无助的实验也提供了一些启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会造成学生的低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完成学业...

  • 今天,你又习得性无助了吗?

    今天,你又习得性无助了吗? 每天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习得性无助一直没有离开过我。 习得性无助: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

  • 【家庭教育】习得性乐观

    习得性乐观也是习得性无助的提出者塞利格曼提出的,却不似习得性无助那样广为人知。 按照解释风格理论,既然悲观和无助可...

  • 习得性无助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只是在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没有完全明白,今天看一本书《真实的幸福》里面提到了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才知...

  • 习得性无助

    音响的声音太大了,无论你怎么按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按钮,声音就是不停。突然,噪音戛然而止,你正在迷惑中,噪音再次响起,...

  •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中的习得性无助 2018-12-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g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