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对孩子说要“用心”学习,这里说的用心不光是专注和认真仔细,而是更深层的一种活动。孩子的确在努力地学习,也足够专注,但却总破不了一层窗户纸,那差的在哪呢?我觉得,所差的就是“用心”,不用心怎么学都是死的。而对“用心”,我上个月参加的一个戏剧工作坊,让我它有了新的理解。
在课程中一个4~5分钟的短剧我们能演得很好。但把时间压缩至1分钟时,大多数学员动作变得不到位,不自然了。回想到我自己所在的戏剧社,我们多次排练过的剧上台都能从容表演。而即兴演出的《一人一故事》,虽然情感很打动人,但动作上有诸多不完美。你肯定说就是不熟练嘛,练习多了就好了。但我感觉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我们没有把意识从大脑通过心灌注到动作上,而这个注入意识的过程就是“用心”,简单说就是带着意识去行动。 大量重复的练习是能让大脑和肌肉产生记忆,即使动作细节我们也能做得很好。但没有带入意识的话,那些动作都是完美的假花。脑袋离手脚太远了,不“用心”来做中转站,就控制不了。
一个练过舞蹈的学员听我说了这个想法后告诉我,她的老师对她们讲,“要练习让意识平均分布在全身的每个部位并保持清醒”。戏曲演员有句话“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每个表情每个眼神都是意识在肢体的延伸。梅兰芳大师的表演有53种手势,手指每一个细节在意识的控制下表达出无尽的情感。大师们做的和那位舞蹈老师说的是一回事。这种意识清醒的分布就是用心的过程。
用心做到这点他们就和角色是一体的,而不单是在演戏。而“用心”学习,我们也能将它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小云同学在学武术,他动作记得很清楚,但总少了点”武“的感觉。以前我和他说慢下来,把动作做到位,但效果不大。现在我教他,要把动作做到手指头和脚尖,打拳的时候要用脑子想着那些地方该什么样。所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我想就是这个意思。说了很多身体运动的例子,再说一个 我们身边天天见的------书写,书法和做笔记都是写字,前者是用心的,我们会关注每个笔画和结构,而后者不是。做好笔记也需要专注和认真,但那是针对内容的,对于字来说那是无意识的行动,没有用心(也不需要用)。而回到笔记,我们带着清醒的意识去听,然后转化成自己的思想记下来,这就是用心做笔记。
讲了这么多题外话还是要回到孩子具体的学习上。 你听过中小学生的朗诵吧?他们用力抑扬顿挫,面带微笑地看着听众,但对自己朗诵的东西可能没有一点感情。对文中的描写既没见过也没感觉,再怎么努力练习技巧都难以提高。得想办法让他们进入文中才能理解。把文学内容形象化就是提高阅读理解的有效的方法。小云对阅读理解有困难时,我有时会把那个情景演出来让他看,和他共同分享感受。那是不是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演课文呢?他们在过程中一定能形意相合的用心学习。将来他们上中学,各种物理化学实验就是把定理“表演”出来。物理化学本来也是实证科学。从抽象到形象,再返回抽象就是从用脑子用手再到用心的过程。
数学是最难用心的了。说寻找数学的规律美感这太抽象了,尤其是小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总让他们做大量的计算题,希望熟能生巧。但过多做这种流水线熟练工式的简单重复劳动,对智力和心性没有任何好处。我的速算和估算能力很好,一个算式在我眼里首先被分解成几个简易的整数计算,这时候估算数就出来了。简算方法是有限的,但运用是无限的,这些是单纯做计算题练不出来的,你得用心用脑子去感觉。做计算时是不是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寻找各自的规律速算呢?我小时候骑车上学有个游戏,记住驶过的车牌,并且把那5个数任意组合,让其中某几个运算等于另一个。很少有找不到联系的数,这让我乐在其中。这也是和数建立感情的方法。
以上这些只是我在一个方面的个人想法,你们也一定有自己的。说家长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生活学习都应如此。对孩子的学习我们不光要有爱,也要身在其中,自己也要学,去用心学。在自己身上实践总结方法,也和孩子一起领悟更好的学习方法。
真的用心学习是件很累的事情,是全身心的活动,是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因为学习本身就没有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