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①,以为天下母②。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③;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④,终身不勤⑤。开其兑,济其事⑥,终身不救。见小曰明⑦,守柔曰强⑧。用其光,复归其明⑨,无遗身殃⑩;是为袭常⑾。
[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注释]
1、始:本始,此处指“道”。
2、母:根源,此处指“道”。
3、子:派生物,指由“母”所产生的万物。
4、塞其兑,闭其门:兑,指口,引伸为孔穴;门,指门径。此句意为:塞住嗜欲的孔穴,闭上欲念的门径。
5、勤:劳作。
6、开其兑,济其事:打开嗜欲的孔穴,增加纷杂的事件。
7、见小曰明:小,细微。能察见细微,才叫做“明”
8、强:强健,自强不息。
9、用其光,复归其明:光向外照射,明向内透亮。发光体本身为“明”,照向外物为光。
10、无遗身殃:不给自己带来麻烦和灾祸。
11、袭常:袭承常道。
【帛书版原文】
第十五章 守母(52)
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①。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②,復守其母,沒身不殆③。
塞其
,閉其門,終身不堇④。
啓其悶,濟其事,終身不救⑤。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⑥。
用其光,復歸其明⑦。
①始:初也。此處指先天虛無一炁“⊙”的德能,參見第五章註①。
句義:形而上者爲炁,形而下者爲器。炁爲器母,器爲炁子。无相爲母,有相爲子。參第六章註①。
②通行本此處多“既知其子”句。
句義:德(得)一,即明其母而全知其子的一切。
③沒:沉也。通“歿”,死亡。沒有、不曾等義。
殆:危險、危殆。
句義:復返先天无爲而知白守黑,抱元守德“一”之母,淳德歸道,回復其先天本來面目,那麽即使身雖亡喪,亦沒有什麽危險可言。
④塞:《說文》:“隔也”。阻隔、堵住之義。
>need-to-insert-img
:甲本作“
”,修真學異構字,象喻後天系統之竅。下段“啓其悶”則直用“悶”。悶,本義不暢通,煩悶。又《玉篇》:“悶,患也。”乙本爲“
”,牆墮。見《集韻》。通行本作“兌”。
堇: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象兩臂交縛的人形,爲獻祭之人牲。”據劉熙《釋名》的語音通假,“堇”與“殣”通假。殣:死,餓死之意。“不死”與“不救”相對仗。通行本作“勤”。
句義:六根不漏,不放任後天有爲意識之心主宰六門(眼、耳、鼻、舌、身、意),則不會因過度消耗德能而過早地因神性饑殣而死亡。
⑤啟:通行本作“開”。 悶:通行本作“兌”。參上註。
濟:幫助、救濟,無濟於事;濟濟;濟水等義。 救:《說文》:“止也”。《廣雅》:“救,助也。”有解救、治療、糾正等義。
句義:打開六門,放任後天陰我心意識主宰六根,沉溺於世俗名利場中,非德性地消耗德能,那麽終身將不得解救。
⑥句義:形而上之炁的特點爲微、細、柔、弱,存在的狀態爲氣態、光態,她是形而下之器母。故察微方能識妙,守柔即守母,粟米之明就會逐步增強。
⑦光:參十九章註。
句義:運用粟米之光,就能修真明德,復歸於心明、性明、命體大光明的境界,沐浴光中而光明無礙,照見大千世界。
本章到此章義完整,通行本此句後有“毋道(无遺)身殃,是謂襲常”一句,現根據此句與後章的意思,應歸於下章。
【个人理解】
这里的主题是“守母”,其实就是守住其根本的意思,知道了根本,那么无论如何幻化形态,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是道家得以不出门以知天下的缘由。那么这里的母,其实指的就是“德”本身,在老子看来,德一开始在没有散化开来的时候是质朴混沌的一个整体,如果一旦散开便形成了后来的仁义礼智信,所以坚守住这个根本就是把握了变化的源头,所以这里所述的“子”就是指德散化之后的各种表现形态。
这里的闭门与开门其实都是说的后天意识的入口: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门都是后天有为意识的入口,也是欲念产生的根源,那么如果不注意关闭好,用这种后天意识去“济事”,那就会终身不得解救(容易沉溺于欲望之中)。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这是用德的一种境界,老子一直崇尚见小而知大,其实体现的是对细节的理解透彻和感悟深刻,就犹如王阳明当时的“格物致知”一般,强调对事物的理解深刻性,也好像读书强调的“读得千遍少,悟德一句多”,循道之人都懂得至简之理。守柔是说的另外一种境界,其实就是在具备能力条件的情况下,不彰显,不压迫,这才是强者的表现,过去崇尚的武德就有这个意思,习武之人并不是好勇斗狠之徒,而应该具有武德,以强身健体为本,帮扶弱者,不恃强凌弱,不因为自己的武功胜过别人就强迫别人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这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光明,这里所说的光其实就是德的光,明就是指内心的明,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老子把人当成了一个容器一般,守母其实就是指守住自己的内心的这个空间,关闭好眼耳鼻舌身意这几个入口,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内心,照见自己,在内心当中用德点燃一盏灯,虽然微弱但是却常亮不衰,时时刻刻提醒和照见着自己的内心,告诫自己要在这个空间里找寻自我,照见自我。无论外面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幻万千,但我们的内心去认知的方式以及规律的把握都是不变的,这就叫做以不变应万变。
曾经误读过这个部分,总认为老子的学说教人闭塞自我,固步自封,不主张开拓进取,现在看来是自己浅薄,没有看懂老子的哲学,道家强调的是对心的修养,就是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之思”一般,强调“心即理”一样,一个人如果自己的内心照见好了,明亮了,那么他将会有内生的力量来处理和应对外界的一切形态事物,这才是这里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