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珊澜
怎样才能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
怎样才能让注意力更集中一些?
怎样获得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怎样提高睡眠质量?
……
带着这些问题,打开日本神经科医生桦泽紫苑的《为什么精英这样用脑不会累》一书,一切都找到了答案。
人的大脑内有七种神奇的化学物质,围绕这些化学物质,作者提出了“脑内物质工作术”。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多巴胺
多巴胺,幸福物质。
具有激发积极性的作用,多巴胺获得“奖赏”,人就有干劲。
当人在制定目标或计划的时候,体内就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了。在制定新目标或计划的过程中,人总会充满希望,迫不及待地想去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时候人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其实这就是多巴胺在起作用。
多巴胺的分泌对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力、集中力、计划性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促进多巴胺分泌的七个步骤:
1.设定明确的“目标”
人只有在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并针对目标反复思考、不停努力的过程中,脑中才会分泌多巴胺。最终把目标变为现实的时候,又会分泌多巴胺,使人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想象自己“实现目标后的样子”
心理暗示。强烈暗示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并把成功后的情景,包括细节,在大脑中反复想象,确实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提高人的干劲,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3.对目标进行反复确认
为避免淡忘目标,把目标变成一个“随时都能看见”的东西。
4.快乐地朝着目标努力
人在快乐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内会分泌很多多巴胺,于是人的积极性会异常高涨,发挥更高的水平。人脑收到“快感”刺激的时候,会产生追求更多快感的欲望。而收到“不快”刺激的时候,人脑就会想方设法去回避不快。
5.实现目标后,给自己充分的奖赏
人脑很“贪婪”,获得奖赏之后还想再次获得奖赏,这种贪欲也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
6.一个目标达成后,立刻设定更高的新目标
对现在的自己感到十分满足,人为“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人在产生这种念头的瞬间,多巴胺就不再分泌了。而且,产生这样的想法之后,不仅不能维持现状,成绩还会不断下降。
经常为自己设定“更困难的目标”,是让多巴胺的强化学习系统运转起来的秘诀,也是人生的成功法则。
7.不断重复“实现目标的过程”
重复上述设定目标-奖赏-设定新目标的过程。
二、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也叫战斗或逃跑激素。
当人深陷危机,必须在战斗和逃跑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就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下,人脑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
精神压力使用得当,可以提高我们的专注力。如果人在长时期里不停地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话,就容易患上抑郁。
去甲肾上腺素适用于短期集中、一举逆转的工作。比如有明确deadline的时候“背水一战”。
去甲肾上腺素型动机是为了逃避“恐惧”“不快”“批评”“责骂”而努力;多巴胺型动机是为了追求“快乐”“赞美”“表扬”等奖赏而努力。
理想的工作方法是,短期内靠“去甲肾上腺素型动机”,长期则借助“多巴胺型动机”激励自己。
把“不想做的工作”顺利做好的技巧:
1.借助去甲肾上腺素的“背水一战”效果,迅速将不喜欢的工作做完;
2.在不喜欢的工作中找到令自己快乐的地方;
3.完成工作给自己奖赏,将不喜欢的工作转变为令自己快乐的工作;
4.拒绝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三、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兴奋物质。
当人面临战斗或身处战斗之中时,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就会飙升。肾上腺素是帮助人们战胜危机的重要脑内物质。肾上腺素分为两类:
1.短时间内提高身体机能和肌肉力量(对身体的作用);
2.提高专注力和判断(对大脑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肾上腺素的过度分泌会使心跳急剧加速,使人陷入极度紧张的状态,从而失去理智,甚至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情。
关闭肾上腺素的7个开关:
1.晚间减少兴奋型的娱乐活动;
2.注意泡澡、淋浴的水温(低于40℃);
3.睡前不要做激烈运动;
4.不要加班太晚;
5.给自己留出“空白时间”;
6.和家人、朋友共度好时光;
7.要有主动休息的意识。
四、血清素
血清素,治愈物质。
与人的意欲、心情息息相关。
仅仅是改变起床习惯,就可以让工作时间变得轻松愉快。早晨起床后的两三个小时,被称为“脑的黄金时间”。
这段时间是头脑最为清醒、活跃的。在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做了些什么,将直接决定这一天里我们要完成的工作量以及工作的质量。克服睡懒觉习惯的关键在于一种脑内物质——血清素。
提高血清素活性的3个方法:
1.日光浴
2.有节奏的运动
3.咀嚼
人体只有在上午才能合成分泌血清素,所以只有把握住上午,尤其是早晨的时间,才能一整天都充满活力。
如果错过了血清素分泌的最佳时机,那人一天都没有精神。
实现心情转换的7种工作术:
1.外出吃午饭,为下午补充血清素;
2.边散步边思考;
3.深呼吸;
4.大声朗读;
5.简单的运动;
6.连续有节奏地运动5分钟以上;
7.把提高血清素活力变成一种习惯。
五、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睡眠物质。
体内褪黑激素浓度增高时,人就会产生睡意,很容易入眠。
精力充沛的人和能量不足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睡眠中。
白天开足马力工作,夜晚高质量的睡觉,才能从白天的疲劳中完全恢复过来。
促进褪黑激素分泌的7个方法:
1.在完全黑暗的卧室中睡觉;
2.入睡前先在微暗的房间中放松一下;
3.入睡前不要使用荧光灯;
4.深夜不要站在便利店里看杂志;
5.入睡前不要玩游戏,不要看手机或使用电脑;
6.白天增强血清素的活力;
7.早上出门晒个日光浴。
褪黑激素不仅是“睡眠物质”,还是“细胞修复物质”。研究发现,褪黑激素具有“抗老化作用”和“抗癌作用”。
六、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负责想象力和专注,记忆与学习,灵感闪现。
当缺乏干劲的时候,很多人选择等待,心想等干劲来了再开始行动,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干劲是等不来的。“越是没有干劲,越应该先行动起来”,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才是激发干劲的正确方法。
仅仅30分钟的“午睡”,也能让头脑恢复元气。
好奇心可以刺激乙酰胆碱的分泌。买新东西、去没去过的地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让生活充满刺激等,都可以刺激乙酰胆碱的分泌。
不同时间段适合不同的工作。
上午适合“理论性”强、需要“判断力”的工作。制作工作清单、设定目标,都适合在上午做。
上午的时候,脑内物质血清素和多巴胺处于优势地位。人在这种状态下,适合做整体性、严密性、理论性强,对专注力要求高的工作。
比如:创作文章;翻译、学习外语等语言活动;高度复杂的计算;需要冷静做出的、理论性强的重要决断。
下午和晚上适合需要“想象力”“创造力”的工作。睡眠时间,也是重要创意诞生的时间。
为了想出新奇的创意,需要往大脑中输入大量的信息。比如读很多书、接触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情、反复尝试体验失败……大脑中积累的信息越多,这些信息相互碰撞出“火花”(灵感)的概率也就越大。
七、内啡肽
内啡肽,脑内毒品。
内啡肽是一种具有强力镇痛作用的脑内物质。我们都知道吗啡的镇痛作用已经非常强了,但内啡肽的镇痛作用竟为吗啡的7.5倍。
脑内分泌内啡肽时,就和使用吗啡药物有类似的效果,人会产生“幸福感”“恍惚感”。
当人受伤、生病、长跑或者精神压力引起“疼痛”或“痛苦”的感觉时,内啡肽可以将其转化为“幸福感”,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免受压力的摧残。也可以说,内啡肽是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终极脑内物质”。
物理性快感刺激促进内啡肽分泌的6种方法:
1.运动;
2.吃辛辣的食物;
3.吃油腻的食物;
4.吃巧克力;
5.泡热水澡;
6.针灸治疗。
内啡肽可以让人获得“终极专注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状态。适量分泌的内啡肽,给大脑带来的积极效果:
1.缓解精神压力;
2.增强记忆力;
3.提高想象力;
4.提高专注力。
人大脑内的这七种化学物质,都有各自的效果。“脑内物质工作术”,是一套顺应人脑机能的正向工作法。
如果人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稍加改变,就可以在身心健康的状态下进行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用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