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Week3《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上

Week3《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上

作者: 莫颜云月 | 来源:发表于2016-08-06 21:36 被阅读317次

    坦福教授马奇(March)被称之为管理学中「大师中的大师」,马奇这本短短200多页的书信息密度实在是高的可怕,估计读书笔记都需要拆分成3部分来做。大师名不虚传,几乎字字珠玑,极大的增大了我做笔记的难度。


    一、马奇论制定决策

    1.决策的主义:现实理智VS身份理智

    如果我们只在不被辜负的时候去信任,只在有所回报的时候去爱,只在学有所用的时候去学习,那么我们就放弃了为人的本质特征——愿意在自我概念的名义下行动,不管结果如何。

    现代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对人类行为的刻画带有浓厚的计算主义色彩和结果主义色彩,因为他们大多以结果主义理性为基础。行动是选择,选择由预期、奖励、欲望驱动。这种策略也许有助于进化学优势,有利于传统的保持和信息的传递。

    这种对现实理智和结果主义的偏好,在经济学院和商学院被当做神圣的教条来传授,而且在制定决策的时候被奉为金科玉律。他们评价各个可选方案的预期结果,选择那些预期结果最大的方案来执行,他们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认为别人也那么做,并基于此种假设来进行管理或者博弈。

    但是我们我们通常会忘记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理解、激励、评判人的行为。这种方式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基于预期结果,而是为了履行责任、实现自我感,这种方式强调自我概念、身份和正当行为,而不是预期、激励和欲望。

    当有人让堂吉诃德解释自己的行为时,他不是用预期结果辩护,而是说“我知道我是谁”。堂吉诃德听从自我的命令而不是环境的命令,展示身份理智而不是现实理智,遵循适当逻辑而不是结果逻辑,追求自尊自重而不是自私自利。

    2.决策的产生和人的行为

    思考下面四个辩题,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决策的产生和人的行为

    • 1.决策是基于选择的还是基于规则的?
    • 2.决策制定的特点是偏向明确的、一致的还是模糊的、不一致的?
    • 3.决策制定是工具性活动还是解释性活动?
    • 4.决策过程的结果是主要归因于自主行动者的行动,还是主要归因于交互生态圈的系统性特征?

    而正确论证这组辩题的姿势就是认识到决策的产生都是双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决策作为理性选择VS基于规则
    几乎所有现代经济学学科、大部分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和以它们为基础的应用学科,都信奉这么一个观念:人类行动是人类选择的结果,人类选择是意欲理性的。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决策制定以下面四条假定为基础:

    • 有关可选方案的信息
    • 有关预期结果的信息
    • 一致性的偏好排序
    • 决策者了解决策规则

    但是现实世界的信息不完全、偏好的模糊与多变、契约履行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大部分情形下的我们都是处于有限理性的决策环境中。而另外一种基于规则的决策是对身份本质和情境本质的推理,以此匹配情境和身份的规则,其中规则的发展则有一下几种情形:

    • 计算行动期望结果的行动者有意识地选择、理性地接受规则
    • 组织或者社会从自身经验学习规则、根据环境反馈不断修订行动规则
    • 规则像时尚或者麻疹一样传遍组织群。决策者互相抄袭、模仿是平凡组织的适应行为的共同特征。
    • 很多个体规则聚在一起形成规则群,规则群不断进化

    决策制定与意义建构

    决策制定与意义建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偏好、身份、规则、情境和期望的形成都涉及从混乱的世界当中建构出意义。结果,研究决策制定很大程度就是研究个体和组织怎样理解自己的过去、本质和未来。个体和组织一边制定决策,一边改变他们的偏好、身份并且塑造他们所解释的世界,意义建构既可以看作决策制定的输入又可以看作决策制定的输出。

    决策制定生态学
    因为组织决策制定理沦强调“制定”决策,所以它们往往集中探讨在特定的地方(决策制定体)、在特定的人(决策者)的脑子里以及在特定的时间(决策制定之时)正在发生什么。这种刻画似乎低估了制定决策的组织的系统性特征。它们往往忽略围绕着实际决策制定的冲突、混乱和纷扰的重要性。以下情况很常见:很多事情同时发生着,而且互相影响着;组织某个部分的行动与其他部分的行动并非紧密耦合,而是相互塑造。

    3.为什么你需要加一点儿愚蠢术

    我( 指马奇)过去经常让学生解释一个反常的事实:为什么世界上有趣的女人比有趣的男人多?我不允许他们质疑这一事实,只要求他们给出答案,这个答案稍后揭晓。

    选择与理性
    从选择着手解释人类行为、指引人类行为,是目前许多人信奉的一个教条。 这些信条既依赖又激发某些经文,那就是决策制定理论:

    • 第一个观念是目的先存。解释人类的选择行时,我们自然而然把人类的目的作为前提假定。
    • 第二个观念是必需一致二。我们既把一致当作人类行为的重要特性又把它当作规范选择模型的先决条件。
    • 第三个观念是理性至上。我这甩所说的理性是指,系统地联系结果与目标,以决定什么是正确行为的选择过程。

    目标的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现代的选择理论制造的智慧工具对于当代社会中的任何理智决策行为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是建立在此观念基础之上的选择理论和意识形态存在一些明显的、初级的缺陷。我们把目标强加到智慧人的头上。我们要求他以目标的名义行动,我们要求他保持目标之间一致。但是我们却并不关心目标的起源,个体和社会选择理论假定行动者具有预先存在的价值观,基于预设的价值观,我们会发现随着时间发展,目标经常脱离我们的实际。

    玩耍与理智
    为了更好地在行动中发现目标、助长有趣目标的发展,我们还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暂缓执行理智下达的一致命令。玩耍是标准理智观的自然副产品。严格坚持目的、一致和理性,就限制了寻找新目标的能力。玩耍能够放松那种坚持,允许我们“不明智地”,或者“不理智地”,或者“愚蠢地”行动,以探索有没有其他目的观或者一致观可选。
    在某些条件下,愚蠢能够用来解决现在的智慧理论不能解决的某些问题。愚蠢也许是种好方法,能在保留一致美德的同时激发变化。如果我们有一门好的愚蠢术,那么我们也许能够用它(结合理智术)。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有趣的女人比有趣的男人多?

    女人生下来的时候是女孩,人们告诉女孩,因为她们是女孩,所以她们做事情可以不需要正当的理由。她们可以难以捉摸、不一致、不合逻辑。然后女孩开始上学,这时人们告诉她们,她们是有教养的人,因为她们是有教养的人,所以她们做事情必须一致、符合逻辑,等等。所以,女性在一生中做事情先是可以不需要正当的理由,后来又需要正常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发展出一套非常复杂的价值观系统。
    另外一方面,男人生下来的时候是男孩,人们告诉男孩,作为男孩,他们必须坦率、一致、符合逻辑。然后,男孩开始上学,这时人们还是告诉他们,他们必须坦率、一致、符合逻辑。所以,男性终其一生都要做到坦率、一致、符合逻辑——与两岁的目标一致。
    这就是为什么男人不仅不如女人有趣,而且不如女人有想象力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Week3《马奇论管理-真理、美、正义》-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nk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