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群大酒店的“开业宣言”写到:“广州地濒洋海,互市之骈阗,行旅之杂遝,建筑之雄伟,允为南中国冠。比年当局整顿市政,不遗余力,使全市规模,焕然充满西方化之色彩,其舄奕丽谯,盖骎骎乎与沪上竞衡矣。”爱群大酒店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仍是广州最高的建筑物。
在这波建设浪潮中,让人振奋的消息,纷至沓来:广州在西村创办的第一工业区,在河南创办了第二工业区,在芳村(南石头)创办的第三工业区,兴办肥田料厂、苏打厂、水泥厂、造纸厂、酒精厂、纺织厂、糖厂和兵工厂等。尤以纺织与制糖业最为可观,产品足供全省之用,并可输往外地和海外市场;开发建设黄埔港;又着手筹办华侨实业银行,鼓励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回国投资。市政建设方面,积极建筑马路,三年间,开辟了三十多条马路,为东山模范住宅区、川龙口外商业区和大沙头娱乐区的发展奠定基础;还建造海珠桥,开办无线电台,扩建发电厂。对教育亦颇热心,创办德明中学,扩建中山大学,提倡尊孔读经,鼓励学界整理国故,编订典籍,考据六经,刊定传记。
1933年元旦,陈济棠批准公布《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这份纲领性文件由“整理”和“建设”两大部分组成,整理部分又分“吏治整理”和“财政整理”。根据这个计划,广东将建立规模浩大的省营工业体系,作为经济龙头,斥巨资兴建包括制糖厂、制纸厂、氮肥厂、棉纱厂、渔船制造厂、钢铁厂和水电厂在内的24间大型工厂。工商业像一辆马力强劲的蒸汽机车,带动着社会向前飞奔。(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