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和闺蜜去看了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真的看哭。就像网友们说的,这世界欠我一个这么好的哥哥!
这部电影中的兄妹可谓是欢喜冤家,哥哥时分经常抢妹妹时秒的零食和零花钱,时秒的高超武术是作为防御自身的绝佳手段。如此打打闹闹,可惜他们的父母感情不好,在闹离婚。起初,时秒认为时分不关心家,在生日那天生气地许了个生日愿望——快把我哥带走。结果时分变成了好朋友苗妙妙的哥哥。这样的人设转换,起初时秒很开心,觉得少了个烦人鬼,后来开始想念时分,最终,时秒终于明白了时分有多爱她,保护她。时秒重新许愿,让时分回到自己身边。此时的时分早早选择跟爸爸回老家生活。最后一幕,时秒狂奔到火车站台,对时分说:“哥,你落东西了……你落下我了……”真的瞬间泪目。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其实有些大大咧咧的人可能会有颗柔软的心,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所以想把一些真心话来玩笑说,或者干脆不说。
时分为了不让妹妹知道爸妈离婚,每天早上故意调晚时秒的闹钟,好去收拾爸爸喝醉后一片狼藉的啤酒瓶不让时秒看见;为了不让妹妹听到爸妈吵架,时分会带着时秒玩捉迷藏;为了给妹妹买她最渴求的拉风电瓶车,他吃了好几包膨化食品攒各种游戏卡凑拼图去换……而这些“为了”,时分都没有和妹妹说。
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角色转换,时秒在生日那天以假乱真把时分变成了好朋友苗妙妙的哥哥,让时秒以旁观者的角度明白了时分的良苦用心。
那么进一步挖深,导演为什么要这样构思情节?我想,许是一些不得不说但又不好意思说的话中,才会让当事人以旁观者的形式来感悟吧。我想到了我初三后半学期的保送考试,那时妈妈特别希望我能保送走,特意从老家坐两小时火车赶到杭州陪读我一星期。白天我在学校上课复习,她就待在家里,怪无聊的。我总是问她是不是闲着没事干了,要不先回去,她一会儿说她上街买鞋去,一会儿说和朋友去西湖边逛逛,总之都叫我不要担心她没事做。
直到我看到垃圾桶里的泡面盒,餐桌上的榨菜油渍,我的内心一阵内疚,我就想,不管有没有被保送走,我都要对妈妈说句“您辛苦了”。可是最终我还是让大家失望了,我放弃了保送,妈妈鼓励了我一阵,说留下来中考也很好,然后她就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了。看着她渐行渐远去的背影,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对她说“您辛苦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自责,很担心她,却又不敢说出来。
原来我们都一样,有句我爱你,一直没敢说。
小的时候会很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可是长大后,越来越觉得和妈妈的代沟很大,并且我们也开始爱面子了,觉得说那些肉麻煽情的话有些羞耻和尴尬。有时候可能就会像电影中的时秒一样误会哥哥,认为哥哥很烦,老欺负她。
那么时分为什么不肯让时秒知道父母离婚?时分说,我希望她能一直活在她所认为的单纯的小世界里。
这个哥哥,真暖。
单纯的小世界,随着年岁的增长,好像真的一去不返了呢。那句歌词怎么唱来着,“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失去一些东西,稚气,不懂事,也在慢慢寻找一些合适的年纪应有的东西,成绩,梦想,悸动……时秒就是这样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人,而时分,就是对她美好世界的守护者。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既然不敢说,不想说,我认为可以把想表达的言语和所信赖的人倾诉,或者用文字抒发出来,闲来无事写张贺卡,母亲节父亲节时给父母,如果不敢当面给,也可以悄悄给。总之,我们总会长大,总要变得勇敢,也可能会因为柴米油盐而失去了朝九晚五浪迹天涯的底气,无论如何,生活总要向前看。如果受不了生活琐碎,那就耐心等待,静静努力,总有一天,你会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那句我爱你,我们在梦里说吧,梦醒了,你也就会忘记,我也不会觉得尴尬羞涩了。
我不会离开你,如果哪天我们两个真的要分开,那那天一定是愚人节。
世界,晚安❤❤
有句我爱你,一直没敢说——观《快把我哥带走》有感 有句我爱你,一直没敢说——观《快把我哥带走》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