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提到鸦片战争,林则徐都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他被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主导的虎门销烟狠狠打击了英国人的嚣张气焰。
时至今日,林则徐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
有人感慨,如果林文忠公没有被下野,那么鸦片战争一定不会打得这么窝囊。
但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详情可参看《如果鸦片战争注定要失败》
可林则徐还是变成了神话,并流传至今。
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事情还得从林则徐使粤说起。
林则徐01 为什么是林则徐?
实际上最早提出禁烟的不是林则徐,而是鸿胪寺卿——黄爵滋。
早在林则徐赶赴广州前7个月,黄爵滋就给道光皇帝上了一道严禁鸦片的奏折。
只是这并未引起道光皇帝的注意,真正让道光皇帝决定禁烟的是两件事。
一是烟毒已侵染皇室,二是天津查货了一大批鸦片。
只有鸦片之害已经到眼皮子底下了,皇帝才惊觉要开始行动了。
可此时的清朝上下,并没有把禁烟和中英关系联系在一起。
他们认为禁烟难点仅仅在于,地方官的玩忽、胥吏的庇纵、兵丁的贪赃、奸民的枉法。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的阻挠才是禁烟的终极障碍。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派去广州禁烟的这个人,必须是一个横扫官场污浊风气的民事长官,而不是一个擅长排兵布阵的军事统帅或者一个能够折冲樽俎的外交行家。
林则徐正好就是这么一个人。
而后来林则徐在广州的惊世表现也证明道光皇帝的眼光不错,换做别的人,很可能变成轰轰烈烈地走过场。
02 林则徐的禁烟过激了吗
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之所以取得了重大成效,是因为他采用了新办法。
在此之前,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人的禁烟措施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人。
虽然竭尽全力,但缴获的鸦片和不到走私进入中国鸦片总数的百分之一。
而林则徐直接把矛头指向了英国人。
他中止了一切中外交易,并非封锁了商馆,将大约350名外国商人关了禁闭。
有人说林则徐这种禁烟的办法操之过急了,并称他应该对后来发生的战争负责。
然而不过激的禁烟方法,完全无效。
因为当尊贵的天朝拒绝和英夷平等相交之时,桀骜不驯的英国商人也的确像蛮夷一样无视天朝的法令。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禁烟是否过激,而在于禁烟是否有成效。
只要禁烟活动成效显著,英国人的反扑是必然的。
由此可见,道光皇帝“鸦片务须杜绝,边衅决不可开”的训令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任何人都无法执行。
这就是后来林则徐悲剧的症结。
03 林则徐犯的错误
林则徐犯的第一个错误是接受了英国驻华总监义律的秉贴。
后者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将本国商人的鸦片收缴,再转交给中国政府。
这就使得林则徐的使命从单纯的鸦片反走私行动变成中英两国官员间的交涉。
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林则徐的对手不再是作为个人的外国商人,而是他们背后的各国政府。
而林则徐犯的第二个错误是他认为英国人绝对不敢开边衅。
这也是他犯的最大的错误。
他把外国人的侵华传言看做是谣言恫吓之类。
这一点像极了九一八以前的张学良。
他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这样写道,“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虽然他号称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也仅仅是睁开了一条缝。
而在英国的舰队悄然抵达天朝的海岸时,林则徐的种种对敌策略可谓是书生议兵的典型。
他甚至以为英国人北上是因为他的对敌策略成功了。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在当时的环境下,林则徐有着上帝视角般的清醒。
但我们也可以意识到,林则徐并不是神。
但在今天他宛如神话。
04 为什么林则徐会成神
林则徐之所以会成神,是因为人们需要神。
神话产生的背后,是困境中的人们内心希望的投射。
处在失败中的人们,找不到胜利的迹象,最容易产生某种希望。
林则徐就是这种希望。
他们希望有一个代表正义的人物,站出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蒋廷黼先生说:因为林则徐及时下野,才留下了神话。
这句话不全对,虽然林则徐的下野,给这个神话添加了一抹悲情的色彩。
但实际上,林则徐下台后,在浙江协助积极备战。
江苏巡抚裕谦对林则徐言听计从,然而结果还是大败。
所以,人们不想也不愿意去相信他们的神话其实是幻灭的。
简而言之,林则徐神话比林则徐本人更重要。
他是中华民族在危急时刻的寄托和信仰,也代表了中华民族不服输的心气。
这种不服输的心气,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对多灾多难祖国的挚爱和希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