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以前我撕了孩子作业本,现在孩子却自己撕了作文

以前我撕了孩子作业本,现在孩子却自己撕了作文

作者: 旺米习茶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9-23 17:54 被阅读0次

相信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一定都曾经面临过或者正在焦头烂额的问题,就是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开始前都是父慈子孝,辅导后就是鸡飞狗跳。就算是每次发完脾气都要自我反思,但,扎心的是,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善?

最近在看《自控力》这本书,里面提到一个关于意志力的消耗,以及意志力是有使用极限的,类似于肌肉,极限的提升是需要锻炼的。看到这段话时,我突然反应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在辅导作业过程中,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于严格等行为,无形中其实都在消耗孩子的意志力。

从这个意志力的启发上,我对辅导孩子做作业的事情,做了一些策略调整,效果居然立竿见影。

首先,是进行了认知方面的升级。

我认为,当一名好家长,不能只是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在家庭亲子教育中,好家长更应该体现在过程中,而不是结果上。

在企业管理、项目管控、市场开拓,都是追求结果的,不管过程多么辛苦或者不堪,领导和团队之间如何不愉快,终归是追求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企业、团队才能生存下去,大家皆大欢喜。在这种事情上,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是要以追求过程为导向的。在家庭中,我们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希望孩子有所进步的时候,也一定希望我们自己会是一个好的家长,有爱的家长,但实际整个过程往往都是不尽人意的。

比如说,平时的孩子作业辅导,沟通(尽量不要用管理),如果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人是难免会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试想,如果家长是以写完作业、孩子听话为追求结果,那么在这样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会让亲子关系更亲密,孩子对我们更信任和依赖吗?

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亲子关系上,我们的情绪其实都发射在镜子上,你越是愤怒,反射回来的也是愤怒,你变得友善了,返回的情绪也就友善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想怎么跟自己说话呢?你想别人对你大喊大叫吗?其实答案不言自明。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发脾气后,我们都是后悔的,心里也是明明不想这样的,也是很讨厌失控的自己的。

所以,这就是需要将目标的设定前移,不能死盯着结果,而是要优先处理好过程。换句话说,当一名好家长,搞好亲子关系,重点在于过程,结果是伴随而来的。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认知,我称之为开眼。在最近和孩子的沟通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其实孩子对我们的态度,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态度;而孩子对别人的沟通方式,往往都可以看到我们对孩子的样子。

以前,我就很容易情绪失控。原因在于三。第一,目标期望值设置过高;第二,不能正确评估孩子的能力;第三,忽略对孩子的情绪尊重

比如说,孩子在写作的时候,有几个问题一直存在,一是经常会有错别字,二是可能跑题,三是字写得特别丑。

以前,我给孩子检查的时候,如果整体结构没有问题,做对的部分我是只字不提的。我只会抓住发现的问题来讲,跟他说,这、这、 这……多少个错别字,多少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多少个短语用的不对,然后特别强调字丑,要重新写之类。

孩子一般第一版都会重新修改,但是修改后又不想多抄一次,就直接写到要上交的作文本上。而我第二次检查的时候,如果看到里面还是有存在的错别字之类,我就会忍不住,开始数落,然后越说越生气,一激动,划拉就把写好的作文页给撕了下来,要求他重新抄重新写。有时候,甚至还会要求他把错别字各抄写个20遍。

这个时候,孩子往往眼里含着泪,甚至从看我的眼神,从紧握的拳头上,从咬牙切齿的样子,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怒。

而我,也沉浸在自己的愤怒情绪里面——我对你严格,可是为你好!为什么对你好,你却不懂,还总是这么粗心?这么粗心,那就是不认真——不认真,那就得要教育——对,我现在就应该好好教育你!

最后,每次作文辅导的结果总是鸡飞狗跳,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大家的情绪和体验都很糟糕。

实际上,虽然我知道,每位家长在辅导孩子过程中,多多少少大家都有一些共性的问题。但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或许,我的做法这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能总是以对孩子的好,来掩饰自己引导孩子行为上的错误。

不过最近,通过不停地阅读,反思,总结,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新的引导模式。主要有几个关键词:确定引导身份,尊重接受情绪,动态评估能力,合理设定期望。

也就是在观察并理解孩子的情绪前提下,正确评估孩子现阶段的能力,再设定合理的目标期望值——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固化思维,而应该适当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情绪反应来调整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牢记一个原则:我们是引导者!我们是来帮忙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学会努力,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引导他们学会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当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不要急着直接帮他把困难拿走,或者以自己的能力去评估困难的难度;也不要过于着急去推孩子前行,请降低一下预期,调整一下目标,给孩子多一点适应和接受的时间。

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我通过阅读改变重构了对亲子教育的正确认知。搞明白,想清楚留意以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和实践了。

实际上,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还是回到刚才写作文的例子上。虽然孩子作文的那三个问题依然顽固,但是我现在是这么处理的。

1、先表扬

看完作文以后,我都会先找出里面做得好的地方来谈。比如说,大到结构很完整,前后呼应的好(龙头凤尾),文章主题明确等等;小到某个成语用得特别棒,标点符号的使用非常到位(即使里面还有很多不到位)等等。

在表扬的时候,我会不停留意孩子的表情和情绪,等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的表达上,才可以转入正式的指正环节。

2、引导自我评价

在表示肯定以后,再接着说,很可惜,本来可以得9.5分(满分10分),不过因为有几处没做好,所以可能只能得6分。转为再问:“想不想知道哪里做的不好?你自己评价一下,哪里做的不好?”。

这么问,依然是在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并且提前调动他的思考力。按照目前的情况,孩子还是不太能够对自己的文章有个很清晰的自我修改能力,但是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让他自我思考的习惯。

3、转入具体点评

然后,我会正式拿着红笔,将他的错字、漏字、标点符号等等一五一十给圈出来,再一一讲一遍,也会建议(以前是要求),把错别字整理到改错本里。

其中有些字,是真的不懂错了。而有些字,是写太快,笔画漏了而错。对于这种情况, 我也会运用合理评估的方式,重点解释不懂的字;然后对粗心写错的,告诉他,这是他的脑子转太快了,手跟不上,让他要留意,脑子和手的同频问题。

而且,我也会先给自己打个预防针,这种问题,不是第一次,但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这就是对孩子的问题设定了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以前我总认为,这种事情讲过一遍,下回肯定不能再犯了——但实际上那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之前当下一次遇到的时候,总因为这些小问题而脾气失控,确实是没必要的。

孩子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我发脾气,就自动解决了。

4、鼓励他修正

我会进一步跟他讲明白,各种小问题可能带来的坑,以及他该如何去修正问题,再进一步鼓励说,如果坚持去落实的话,他的作文能力一定会越来越高。比如,这次又比上一次有进步的多了。

一般到这里,孩子对我的辅导意见,基本上是能够接受的。而我,基本也将我的引导职责做到位了。没有争吵,没有生气,只有鼓励,只有彼此更多的认可。

5、动态调整合理期望值

有时候,你以为刚才的沟通已经其乐融融,难免心里会怼孩子修改回来的内容有所期待。但千万要记住,客观评估,合理期望。

比如,字是不可能一下变好看的‘;错字还是依然会有的;刚才你让他改5个地方,有可能他只改了3个地方等等

这其实都可以接受。别忘了,我的目标不是在这一次的辅导中,让孩子写出一个完美的作文,而是在每一次辅导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自我思考,自我修正,自我进步的能力。

所以,每一次孩子能够听的进去,愿意改,主动改,那就是小进步了。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再也没有动手撕下孩子的作文,而是孩子自己撕下来重新抄写修改。

再说个最近正在践行引导的事。

孩子的字以前写的还好,但是现在为了追求速度,写的是越来越看不下去了。之前反复强调“你要把字写好”之类云云,基本都是变成唠叨,无用功。

他妈妈也给他买了练字本,让对着练。但实际上也是没用的。因为对他来说,这是增加了学习之外的任务,不乐意。所以每次他总是用最快的速度将文字格填满就交差完事了。

这在我看来,不仅是浪费时间,更麻烦的是,在消耗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所以,最近我换了个方式。

我跟他说,你每天,只需要根据练字本上的字,写好三个字就好。写多少遍我不管,但是你要给我检查,通过验收就可以。

在动笔之前,我也提了三个明确的要求:

笔顺要对

要理解字的结构

理解字的意义

三个字的任务量,相对比一整篇几十上百个的任务量,孩子当然乐意了。

而实际上在检查的时候,我会非常严格根据字的书写要求,比如左高右低,横间等距之类,去对标他的字。

即使他是只写了一遍,就跑来拿给我检查,我也会认真跟他拆字的结构,告诉他这次那几个地方写不好。而且,我还用一个评分的小技巧,比如说,第一次检查,告诉他,这次得5分。第二次再看,有进步,好,得7分。再来,退步了,这次6分了……

就这样,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对字的结构有了理解,而有了非常明确的修改意见和评分对比,他每次都能坚持到我给他一个10分。

实际上,我的10分,除了结合字的书写情况,也会同时结合他的情绪来控制节奏。比如观察到他已经开始出现厌倦或者反抗情绪的时候,会适当安抚,并及时结束这个练字游戏。

因为我没忘记,我的目标不是在这一次的辅导中,让孩子写出一个完美的字,而是在每一次辅导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对自己有所要求的习惯,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写在最后

大家在同一个家庭中,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大家应该是互相成就,互相进步的。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明确父母的引导身份,学会观察、尊重并接受孩子情绪,实时动态评估孩子在当下的能力,进而合理设定每一次的沟通期望值

目标清晰,步骤明确,再配合情绪训练,我想,我们也会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多获得彼此成长的喜悦,享受更快乐的天伦之乐。

相关文章

  • 以前我撕了孩子作业本,现在孩子却自己撕了作文

    相信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一定都曾经面临过或者正在焦头烂额的问题,就是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开始前都是父慈子孝,辅导后就...

  • 老师撕了作业本,家长们的心路历程

    01 开学以来,第一次遇到比较有冲击力的事件。 老师把孩子的作业本撕了,撕了两页。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置信,现在还...

  • 2018.3.8亲子日记第四十五天

    今天晚上孩子做的数学作业也太乱了,我把它撕了让孩子重写,孩子写的又都挤在一起开会,我又撕了,第三遍写着写着...

  • 一路风景

    一个孩子的书被撕了,我原本以为是这个孩子的书缺页,后来发现不对,是我问了英语老师,她说是有一个孩子说被撕了。 原来...

  • 被撕了的作文

    喜欢一个人 会有多纯粹 无非就是把所有的好都掏出来 满脑子想的 白马?蔷薇?爱?或者泪痕? 很多时候 太过于直接纯...

  • 开心日历6

    在梦里,我手撕了一个熊孩子。 因为他也撕我了,

  • 我撕了你

    冯小刚导演挺了两个月,发布了他的十问。有人系统的作过分析,逐条阐述了其在逻辑上的错误,我没有那个水平。十问中我只对...

  • 狗屎决定

    昨日领证,请问我现在是应该撕了呢?撕了呢?还是撕了呢?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本来想领完第一时间就发朋友圈,标题都想...

  • 撕了记忆

    我将昨天的故事, 写进日记里, 那些喜悦的记忆, 总是在不经意间, 突然就从脑海里窜起。 昨天虽过去, 可那许多的...

  • 对于孩子的啃咬的一些思考

    孩子现在是口欲期,拿到什么就会往嘴里送,昨天给他读书,自己把书撕了,就往嘴里送,我身为大人肯定知道是不可以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前我撕了孩子作业本,现在孩子却自己撕了作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xvo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