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使用典故
典故,是指诗文里引用的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以及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熟悉的公认的人物和事件。
好处:典故,本身经受了时间长河的洗礼,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大众又比较熟悉,所以讲书人使用典故可以让你的内容更具说服力,而且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也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
二、时事热点
主要包括新闻事件、热门话题、热点人物、热门影视作品等。这些热点事件,往往自带流量。在讲书的时候恰当引用,可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起共鸣,从而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使用案例
“案例”一词起初用于医学界,是对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记录,方便以后有据可查。在MBA课程的学习中,案例作为能够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备受推崇。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员投入真实的场景里模拟实践,迅速提升能力。所以,人们常常把案例作为一种工具进行说服、思考和教育。
(说到这里我会想到,当我们听到一个观点或道理时,即使再有道理,我们除了认同以外,似乎没啥了,如果有一个深刻地案例摆在我们面前,就会对我们的行为有所影响,至少引起警惕。这么说来,我们可以把看案例、学案例当作提升自己的方法。)
案例,就是对观点的证明。在讲书时用上案例,可以让你的观点更容易植入人心,留下深刻的记忆。
四、具体细节
人们天生就对故事感兴趣,而讲好故事的其中一个技巧就是细节。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和动物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会共情。共情就是大脑中共享的表征被触发了。比如,我们看到他人的疼痛会感同身受,是因为激活了自己疼痛时相同的神经区域。
所以在表达时植入的细节越多越具体,就越容易在听众的大脑里形成画面,产生联想,即代入感,就会触发听众的共情。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五、引用
在讲书中,引用名言、经典故事、古诗词等除了可以展示讲书人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增加听众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比如:
你想强调思辨多么重要,我们要学会接受不同的意见。单单这样说显得很无力,如果这时引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的一句名言:“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时,还能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有了名人的权威背书,就会大大提升听众的接受程度。
今天我们分享了说服听众的五种方法,这些方法用的时候都有它们的注意事项,要恰当、准确、适度等,在我们讲书的时候要多多练习与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