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孝心不是拿钱来衡量的这个道理,但是,我还是觉得对不起母亲,我的人生,前三十年穷困潦倒,都是母亲在接济我。四姐妹中,家里有事的时候我出力最多,母亲的人生路上,我陪伴最多,但我始终觉得对母亲有所亏欠,我一直希望有一天我也有能力给母亲一点钱。
老公回市里工作后,我们用母亲接济的五千块钱租了一套小房子,置办一些生活用品,就算安了家。我从内心不再接受母亲的接济,但是我必须向现实低头,孩子快出生了,我需要在市里先安一个家,这就需要一笔钱,我对母亲说,那五千块钱算我跟她借的,她要用就随时问我要,暂时不用,我就有了再还她。
母亲那几年的经济条件大有好转,我知道她有几万块钱存款,她的确不缺那五千块钱,所以我也没急着还她钱,我们欠了一些外债,我计划母亲的钱最后再还她。
过年回娘家的时候,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母亲,母亲高兴地说:“我有钱,这几年我存了几万块钱,那五千块钱你其实不用还我,实在要还的话,你们先把欠别人的还了,最后再还我的,我没意见的。”
“那我就明年还你,哦,不,现在过年了,应该说今年了,我就今年还你。”我说。
“鹏程才回来工作,先好好工作,钱的事不急嘛,你不是说你们外面欠了几万块钱吗?先还了再说。”母亲以前要养我们四姐妹,经常欠别人的钱,我知道,她这一辈子最怕欠别人的钱了。
“妈,我们今年能还完,鹏程回来有一笔安家费,我算过了,我们欠的钱可以还完,而且他的收入是可以的,比以前高多了。”我安慰母亲。
正说着,老公走进来,他从包里拿出五百块钱给母亲,说是给母亲拜年了。母亲无论如何都不收那钱,她一直说:“我有钱,反倒是你们刚兴起一个家,又添一个孩子,花钱的地方多,我不要你们的钱。”
那是结婚后我们第一次拿钱给母亲,我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那五百块钱送得挺费劲,母亲说什么也不收,最后是听到父亲从外面回来了,母亲才把钱揣起来。
那一刻我觉得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我有些激动,我觉得以后我也能给母亲表示孝心了,虽然母亲不缺钱,我给点钱也不一定就能表达我的孝心,但于我而言,能拿点钱给母亲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孝心”二字。
我盼望着过节,春节过后端午节,端午过后中秋节,这些节日我们都要回家看望母亲的,日子又多了一份盼头。
那天我们走的时候,母亲追了出来,手里拿着几百块钱,她递给我说:“这是你爸爸拿给孩子的。”
“爸?不会哦。”我不相信地说。
“是他拿的,嘿嘿,你爸这一辈子都抠门儿,嗯,这次还舍得,他叫我拿给孩子的。”母亲说着,把钱塞在抱孩子的小被子里,马上又从她的衣兜里摸出三百块钱,对着怀里的孩子说:“这三百是我给孩子的,乖乖,你要健康成长哦!”
母亲又准备把钱往孩子的小被子里塞,我转过身去说:“妈,我不要,您拿回去,您把爸拿的钱也拿回去。”我示意老公过来把被子里的钱拿给母亲。
老公会意,于是,俩人又开始为那几张人民币展开拉据战。
母亲有些生气了:“拿给孩子的,也不是拿给你们的,你们推三阻四地干啥子嘛?你爸爸呢,脾气怪,也不说话,他的钱也没人见过,但他爱他这个外孙,这是他的心意,他也很高兴你们能回来看他,他只是不爱说话,你们不要跟他计较。”
我的鼻子酸酸的,我和父亲不亲,自然老公也就和他不亲,这些母亲都看在眼里,我只顾自己真情流露,但却忘了母亲的感受。母亲这一辈子没受父亲待见过,父亲打她,骂她,冷落她,但在母亲的认知里,他是她的丈夫,他是她的家人。其实,即使到了今天,我依然理解不了那是一种多么傻的情愫,但母亲那一辈人就是这样的,她们的骨子里刻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观念,因为这种观念,母亲把那个完全算不得丈夫的丈夫当了一辈子丈夫。
当我发现父亲拿给孩子的钱是五百块后,我的眼泪唰地一下就流出来了,我就奇怪嘛,父亲怎么会拿钱给孩子?那一定是母亲拿的。我的母亲啊,是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她在极力维护父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她维护的不只是父亲,她维护的还有那个家的温度,还有她的女儿的善良!
老公看着钱,叹了口气:“这不又把我给她的五百块钱拿回来了吗?”
“以后回来多跟爸说说话吧。”我答非所问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