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在读《红楼梦》时,非要牵扯出很多谜团,探究什么真相,就只想去感受语言本身带来的美和启示。姑且把我喜欢的这些语言放在这儿,和大家一起读一读罢了。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曲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而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对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时的描写,精准地抓住外貌反应性格,无不体现出王熙凤是一个妩媚、泼辣,精明、强势的狠角儿,让人过目不忘。
2.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看见林黛玉的情形,虚虚实实地描写,极大留白,又极丰富地描绘出了一个眉目传神,灵秀纤弱,超凡脱俗的神仙妹妹。
3.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对贾母说的话,最典型的“凤辣子”马屁,向全世界昭告,我就是在赤裸裸地奉承你,讨好你,你依然很受用。
4.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你满脑子想不明白的事,难如登天的事,林黛玉论诗,删繁就简,举重若轻,教你如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
5.世上的话到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识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薛宝钗评点林黛玉和王熙凤骂人的水平之差别,也是他们两个人物形象本质上的不同。就凭这一点评,宝钗就不在她两个之下了。
6.这个娼妇专管是个“九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应承去的。……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什么“喜事”,状元豆儿灌的浆又满是喜事。怪道成日里羡慕人家女儿做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她横行霸道的,看到热眼了,把我一往火坑里送去,我若得脸了,你们就自己封自己是舅爷,我若不得脸败了时,你们就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
鸳鸯骂嫂子,骂得有文化,有水准,有杀伤力,酣畅淋漓,句句快准狠,大呼过瘾。
7. 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 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 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 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贾母怒批才子佳人书,撕开才子佳人书温情的面纱,看到瞎编乱造的本质,好一个《掰谎记》。同时,显而易见,自由恋爱在贾府是不被允许的。
8. 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应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盅茶,有新水便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宝玉因藕官在大观园烧纸钱的事引发出对于祭奠的一番议论,祭奠重在诚心,而不是形式,在敬,不在名。佛在心中,就是最大的虔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