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莲芝—洛阳—初中
之前的习惯一直是讲座结束就立刻写感悟,记录自己的所学所获所思所悟。这次不一样,我不敢贸然去写,而是一遍遍回看老师的讲座,一次次尝试阅读共读书目,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这10个月的学习真正提升自己,实现自我赋能从而赋能学生。
(1)阅读全书(快读)。写出初读的感悟;找出书中最喜欢的⼀句话,说明喜欢的理由;
拿到老师发的共读资料,我第一时间打印并开始阅读。鉴于自己对学习策略一无所知,我最先读了吴本虎老师的《英语学习策略》,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通读Rebecca L.Oxford老师的《语言学习策略》,最后又两本书对比读了其中概念性的章节。
初读本书,就像李老师说的,本书用词相对而言没有那么晦涩难懂,当然对于我来说读起来还是比较困难。虽然查了字典,句子中的生词意思都了解了,整句话的意思却理解不了。终于感受到学生为啥每个单词都会背也知道意思却不会翻译整句话的苦恼。特别是一些理论术语像学习与习得、认知、问题导向、构式语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等自己本身就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动词像推理、分析、注意的实际意思也说不清楚。自身的认知欠缺、词汇量都给阅读带来很大困难,遇到这些术语就去百度搜索,读完也不太清晰。还有最大的困难就是不会提问,除了一些事实性、细节性的问题,不能提出带有思考性的问题;不能把读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但当老师或同学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或分享观点时,又感觉他们说的自己也知道、也经历过,为什么自己之前就把这些信息联系不到一起。
本书框架清晰,有概念解释,有实操指导,虽然自己连一知半解都还没有达到,但我相信在李老师指导下,通过李老师的领读和同学们的交流分享,自己会有新的收获。因为不会我才想学,因为不知我才想知。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本书39页Figure2.2图表下memory aid 中的CARE一词,第一次读就被care吸引了。“Take CARE of your memory, and your memory will take CARE of you.” 我想起了之前读到的一句话:你的关注点儿在哪儿,你的能量点儿就在哪儿。是的,你把时间、精力花在哪儿,你就在那儿会有提升和进步。这几年我选择通过阅读、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期待通过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二遍再读,才关注这儿为什么是care这个词?它是记忆策略下4组策略creating linkages, applying images and sounds, reviewing well, employing action的首字母缩写。对于我,CARE这四个字母意味着什么呢?C是名词change改变,改变才会有希望和机会,只有改变自己的理念,自己的行为才可能发生变化,如何改变理念?多学多思多问。A是名词action行动,行动就有收获,只有把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才不是纸上谈兵,才会有收获。R指的是名词reaction反应,对于实践中的困难和失败做出自己的反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适当的反思才能解决问题,才会生成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从而真正让理论有效有料。E指的是名词energy能量,在坚持学习实践的过程中,自己有能量了,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影响自己身边的教师,做好自己,照亮身边的人。CARE对于我就是change, action, reaction, energy.改变自己、优化自己、赋能自己,赋能学生、赋能同伴。
(2)针对此次讲座提问;
李老师在讲座中一直强调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自己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了意识却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中去落实?例如针对各种课型,哪些课堂活动可以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可操作?是不是有了意识,就去实践,实践多了自己就明白如何真正做到关注学生。
(3)针对此次阅读内容提问;
本书把各项学习策略和听说读写技能做了关联,也标明了适合的学段,对于现实中的学生和课堂,学段是一个大框,每一个年级或区域孩子们的年龄、水平、兴趣和需要都不一样,我们如何更精准地把策略应用于每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学习中?在小学、初中每个年级教学中,基于学习策略理论如何应用更合适、恰当的学习策略去指导学生学习?我需要更详实、精准的指导和帮助。
(4)针对李⼒教授的讲座准备发⾔提纲,谈听课感想。
李老师,听完您的讲座,我有以下四点感悟:经师易遇,人师难求;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修正理论;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讲座中,李老师一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大到国家需要、小到生活细节,李老师无时无处不在彰显师者风范。李老师对“附上自己真实姓名”的解读,让我意识到如何准确地理解他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地得”三个字的用法指导让我明白给学生的东西一定要规范,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的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让我明白体验探究、学无止境,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追求真理。“学习策略从娃娃的老师抓起”“教师学会读书”,以学生为中心就是真正身体力行,教师要事事处处时时为学生做榜样,自己做好了才能教学生做的更好。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我们通过阅读写作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理论去指导我们的教学,而教学实践又可以反拨理论、优化理论,让理论更好地服务实践。李老师面试作业的总结分类汇总、精准精辟,过于感性、过于关注教师的教,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个人的书面作业过于感性、没有联系任何理论,自己意识中还是没有联系理论,或者说就没考虑理论,仅凭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去回答。应了李老师的变“凭感觉、凭经验、凭直觉”为“凭理性、凭理智、凭理论”。李老师讲的第三个故事“如果我是这个老师”一步步为我们如何回答面试作业做了指导,博士生入学考试参考答案的要点指导有切入点却又不拘泥于这些点。李老师针对课题从何而来的解读让我明白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是自己的宝藏,世间一直都有美,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李老师结合新课标说明学习策略和学生学习的关系,学习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
李老师和刘老师搭建的这个学习平台为我们的成长点了一盏灯。李老师一句“把学生当人看”暖化了我的心。李老师的“教师集体无意识”让我明白我们只有先自己有意识,自己愿意提升,才可能有未来。成长和他人无关,只有当自己心甘情愿愿意成长,你就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一样,只有当学习有了内驱力,他们才可能愿学、乐学、善学、会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李老师每一阶段讲座结束,都会有“请思考”的问题呈现,他的3次请思考让用明白学习之后要做什么,没有思考的学习是无效的,思考才会改变。学习策略这本书针对教师的练习也会让我们反思我们读完每一章后都记住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阅读、反思、实践是成长的法宝。
享受第一次共读,期待第二次共读,期待十个月后下一本书的共读。就这样,追随自己喜欢的专家在同频共振的圈子里,共读共研共实践,共写共享共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