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语(yù)鲁大(tài)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zòng)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对鲁国的音乐总指挥谈论乐理,他说:乐理是可以知道的。演奏开始时,舒缓地展开序章,紧接着发出洪亮清彻的声音,进而热烈达到高潮,最后收尾时又绵绵不绝、余音袅袅,完成终章。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仪这个地方的边境官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来到本地的君子,我从来没有不见一面的。随从的弟子请孔子见了他。他出来后说道:你们几位何必忧心忡忡、患得患失呢?天下无道失序的时间已经太长了,上天将会让你们的老师出来做警世的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评论《韶》乐时说:完美到了极致,也完善到了极致。评论《武》乐时说:完美到了极致,但还不够完善。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身居上位却不能宽厚待下,行礼如仪却没有诚恳之心,参加丧礼却没有悲哀之情,对于这样的人,我还能怎么看他呢?
今天的章节,让我尤其感到惊讶,孔子会谈对音乐的造诣也颇深,既能理解高深的乐律,也善演奏,对好乐如此如醉,看中乐律对精神滋养。进而对孔子的成长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究竟是如何成长为一个精通六艺,德行高尚的人。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出这生在一个没落的家庭,15岁已经明白自己要做学问。虽然是没落贵族,但家庭环境使他从小耳熏目染高于平民百姓的见识。这是他的基础 ,15岁有自己的目标是自己的悟性高,其它的成就则是后天的努力。
孔子时代的原始儒家是把礼和乐作为当时文化的主要部分看待的。作为大六艺的必修课目,孔子作为老师的音乐造诣非常高。孔子在谈论《韶》《武》之乐时,提出了重要的概念:美与善。“美”是听到音乐后最直观的内心感受:太好听了;“善”则对音乐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音乐舞蹈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和思想要高尚美好、充满仁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