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可以利用海绵式思维大量获取信息,解决“手中无粮”的问题,再快速整合出“初稿”,解决“开枪没有标靶”的问题,最后利用淘金式思维消化知识,对“初稿”进行修改打磨,创作令人称赞的精品。
——《智慧外脑》作者 释若
什么是海绵式思维,就是大量收集信息,形成初稿。如松鼠过冬前的收集,根据目标到处找食物放到自己的仓库了。淘金式思维,就是将初稿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解读后,去精华去糟粕,创新成精品。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各有优势,在实际知识管理应用中可以形成互补关系,缺一不可。人们常说的广撒网多钓鱼,其实也是如此,如何才能调到好鱼,只有广撒网,多钓鱼,看见的鱼多了,了解好坏的标准,才能筛选出最好的鱼。
有一次领导突然让我准备一篇关于售前文档管理的规范,并对对外发布有从严要求。因为公司之前没有类似规范。如何写呢?
先大量找资料,所有相关资料都尽量找到。找了网上其他公司相关的售前文档,技术文档等的管理规范和相关资料,了解公司目前售前文档管理方式,领导意图,推演计划的文档管理流程,可能配置的流程审核路径等,然后根据规范文档的框架,开始编写形成初稿。
初稿后,再找相关同事、领导一起评审,采纳大家意见,明晰文档好坏标准,并让管理规范可执行有落地方式,最终形成最终稿。
最近回想这就是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应用的结果。很多的主题阅读并形成最终报告,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其实,寻找人生的另一半,也可以这样。发动周围亲朋好友,婚介等一起找心仪的朋友,这需要这两种思维的结合。先认识很多朋友,在初见面时根据彼此沟通尽快判断是否继续。
广撒网,钓好鱼。运用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让知识收集到创作变成我们管理知识的行动指导思维,也变得更加容易。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7855/29272289f3d38d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