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工作中有些焦虑,期待能有好消息或新的进展,又害怕收到令人遗憾的回复。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每天让自己持续写东西。
关于新故事的大纲,在一番思考后,还是决定把它做成短剧。一来现在短剧是主要赛道。二来,这个故事确实不需要延展出太多的人物成长,可能出现的意外也许就是be了。这样看来,与其把她做成裹脚布,短小精悍的爱情故事更有看头。
下午与自己对话,模拟着如果再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写那么一段关于都市女性”的小戏。上次的回答没有很好,太多个人情绪参杂在内,回答时难免让人感到压力。每个人都有压力,别人也许不用听太多就能共情到你的,所以正向的心态尤为重要。我本意也是正向的,虽然也在暗夜中苦闷过,但澎湃过后,仍然会遵循心中所想,做即便挣扎也会去做的决定。就像指南针,北就是北,除非坏掉了,否则永远只有一个选项。
最近看到有人在网络上探讨「幸福到万家」中女主的人设,觉得不切实际。一个很有趣的评论,说编剧要么是涉世未深的毛头小孩,要么是避世多年的老头子,所以才写出不符合事实的剧情,让女主开了金手指,认为这样欺骗观众是无耻行为云云... ...
我对此认同一半,另一半是对编剧的理解。
影视剧不同于纪录片。纪录片可以展示人间地狱,影视剧更多是传递美好。人的一生很长,我们总想看到反转,也期待不留遗憾。有人抨击,传递虚假的希望只是糖衣炮弹,是误人子弟。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电视剧“做人”,电影“做事”,短视频“做梗”,所以在剧集中才有人物成长,因为观众会跟着角色走完全程。剧中可以有悲惨的人物,看后让人唏嘘,也会有万中无一幸运的宠儿,让人为之向往。所以影视作品里有群像,有人生百态,有悲喜从容。能看到剧作的诚意,而不是单一褒贬,跳出具体情节感受故事带来的力量,也是观众审美的体现。
今日起得比昨日早,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