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深秋,早晚温差足以让我们很难习惯,读书恰似那一抹阳光。暖心,给我们带来秋日的温暖!
《爱弥儿》读书会之三十九朗读时间:9月21日
朗读内容:《爱弥儿》之(第一个社会情感)
朗读者:霍月英老师
内容整理:
1、只要儿童的关注还只局限于自己,那么他的行为就不具有道德性。只有当他们的关注开始超越自身,他才首先形成社会情感,然后,他才会形成使他成为一个成人的善恶观,因为善恶是人性中起整合作用的部分。
自然的进程是缓慢而不急迫的,血液一点一点地开始沸腾,精神一点一点发展,性格也一点一点地形成。在最初的欲望产生之前,有一个漫长的焦虑不安的时期,对欲望的无知蒙蔽了它们的意义;青年人有所欲望,然而又不知道欲求什么。血液开始沸腾和咆哮,过剩的生命力要向外奔放。他的心由此对人类之爱敞开了大门,懂得什么叫爱了。
2、经过细心培养的青年人易于感受的第一个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友谊。他日益觉醒的想象力会让他想到那些与他相似的人,同类对他的影响早于性对他的影响。
我往往发现,那些很早就开堕落、沉湎酒色、放荡淫逸的青年超酷而没有人性。他们不懂得慈悲和怜悯;他们为了片刻的快乐就可牺牲掉他们的父亲、母亲和整个的世界。反之,一个在天真质朴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青年,由于自然的作用必然养成敦厚和温柔的情感。我可以毫无自相矛盾地认为,一个在20岁之前还天真的善良人家的孩子,在青春时期的确是人类当中最慷慨和最善良的人,他既最爱别人,也最值得别人爱。
3、人之所以合群、具有社会性,是因为他的柔弱;我们之所以关怀人,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苦难;如果我们不是人,我们对人类就没有任何责任了。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任何需要的人会去爱什么;同样,我也很难想象,一个什么也不爱的人会是一个幸福的人。
4、因此,如果你要在一个青年人的心中促进他那开始萌动的日益成长的社会感情,如果你要使他仁慈和善良,那么,就决不能给予他虚假的幸福观,从而让他身上滋生骄傲、虚荣和妒忌,绝不能过早让他看到宫廷的浮华和富丽的排场。如果在他对人还没有获得认识以前,就让他出入这种场合的话,那么就不是在培养他,而是在败坏他。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使他误入歧途。
5、16岁的青年能够懂得什么叫痛苦了,因为他自己就曾遭受过痛苦;但是他还不大清楚别人也同样地遭受痛苦:因为没有感觉观看别人的痛苦,就意味着他还不明白别人的痛苦。所有这些都可以总结为三个原理:
第一、人的本性不是要我们设想那些比我们更幸福的人,而只是想到那些比我们更可同情的人。
第二、我们只同情那些遭受我们认为自己也难免要遭遇的痛苦之人?
第三、我们对他人痛苦的同情程度。不决定于痛苦的数量,而决定与我们对那个遭受痛苦之人的感觉。
6、再回到我的教育方法。我认为,当年轻人快要达到青春期时,我们就只能够让他们看到一些可以克制而不刺激其欲念的情景,应当拿一些不仅不刺激他们的感官。而且还能遏制他们想象力的活动的事物给他们看。通过压制感官活动,使他们日益成长的想象力从那些刺激欲念的事情上转移。
必须记住,到处都有一些放荡的行为需要我们加以提防,不加节制的欲念总会造成我们持久的伤害。只有好好地选择一件事情,并在适当的气候告诉他去看,他才会产生同情之心,并使他在一个月里心怀恻隐,常常思考那件事情?
7、教师经常抱怨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有一种火气,不服管教。我也看到了这一点。不过,这难道不是教师自己造成的过错吗?难道他们没有认识到,一旦他们允许年青人通过感官来表达自己的热情,那么,其他的表达方式就已经不可能了?只有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他的天性进行了培养之后。只有在他对他自己的情感和他所见到的别人的情感经过反复地研究之后,他才能从“人类”这个抽象的观念下。成功地理解了个体性的观念,并把个人的爱和那些与之相似的人联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