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的脚步近了,近了,我们的假期结束了,金秋九月,我们迎来新的开始,一切都是全新的。我们的读书会也一定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众人面前!
相信自己永远要比相信别人困难,可真正做到了的时候,会发现,那种感觉那样美好,踏实!相信我们读书会的每位姐妹都有这样的感觉!

朗读时间:8月29日
朗读内容:《爱弥儿》42---46页
朗读者:贾莉宏老师
内容整理:
1、现在我们来谈实践。不能因为孩子请求。而是要根据因为他们真的需要,而给予儿童他们应该能够得到的。他做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是为了服从你,而只能够是因为他确实需要。
2、在人的一切官能中,理性这个官能可以说是由其他各种官能综合而成,因此它发展较为缓慢,也最难于发展,但是有些人还偏偏要用它去发展其他的官能!认为一个有理性的人是一种良好教育的优异产物。正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就企图用理性去教育孩子!这简直是本末倒置,把结果当作了手段。如果孩子们真能懂得理性的教育,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接受教育了。
3、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发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4、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要把他放在他应有的地位,而且要严格地把他保持在那个地位。使他不再有越出那个地位的企图。
5、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也不要对他们施加任何种类的惩罚,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错究竟是错在什么地方;也不要叫他们请求你的宽恕,因为他们还不知道他们冒犯了你。
6、让我们把这一点作为无可争辩的原理,即本性的最初的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因为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在指导和支配自私的理性产生以前,重要的是,不要让一个孩子因为别人在看他或听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因为自然对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所做的事情就全部是善的了。
7、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一点也不会捣乱,一点也不会伤着自己,即使拿到什么贵重的器具也不会打坏。
8、不管你多么小心,孩子还是会制造一些麻烦,还是会打碎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你不要因为你的疏忽大意反而去打他或骂他;不要让他听到一句责备他的话,而且最好不要让他觉察到他使你感到痛心;你要做出那个似乎那个家具是自行坏了的样子。
大家有话说:
贾莉宏老师:
今天这部分内容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去对待他"这一段和“有节制的自由”这句话。我们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都是借由老师或家长身份而产生的命令式,基本从来没有想过用什么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让他知道他弱你强,必须听你的。更要让他认识到大自然这个沉重的枷锁源于事物的必然要求,这才能让孩子们从小对自由有正确的认识,懂得有节制的自由。
程晓霞老师:
今日读书感悟:家长在拒绝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不动摇,一个“不”字说出去,就像一堵铜墙,他精疲力竭地碰上五六次,就不会再去尝试把它撞倒了。拒绝孩子的现象每天都在身边发生,家长通常的做法是,拒绝了,又后悔了,或者心疼孩子了,接着家长自己反悔了,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模式下的孩子,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孩子会成为一个说话不算话的人,他认为大人就是这样,别看现在拒绝,一会儿又会同意的。其二是时间久了,孩子会不搭理你,他觉得你拒绝是假的,所以不管你同不同意,他依然我行我素。这也是好多家长困惑的地方,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为什么说什么都不搭理你,今天的内容,就可以回答家长这样的问题。
赵淑娜老师:
@贾莉宏@程晓霞两位老师的感言我也深有体会。通常我们会说学生也会看看哪个老师是怎么样的,他们会采取不一样的行动。可见,不同的对待是彼此互动的结果。
最后一句话,你什么都不说,反而会收到很大的效果。而现实是我们很难不说话。记得小时候特别害怕打碗,害怕破坏东西,这和现在不敢去尝试新的做法,害怕失败被批评,是不是有联系?我在反思。

总之:我相信,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就成了两个思想。
俗话说:五人成虎,十人成龙,一群人一起走,就是泰山不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