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老爱回想,回想以前遇到困难是怎么度过的。
看书。看特别苦的人写的特别苦的书。比如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比如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余华的《活着》、陆幼青《生命的留言》,黎家明的《最后的宣战》。这充分说明,只有苦难才能安慰苦难,最稀缺的营养,是在苦难里。
卫生间里放着西西的《哀悼乳房》,大坐时翻翻。一个乳腺癌患者写的,一个人,只有被逼到人生死角才能感受到许多好日子里感受不到的悲苦。书买回来好几年了,之前看过一些,还勾画过几页,没看下去。是怕。
仔细分析,有一类苦,是生活窘迫之苦,物资匮乏,腾挪不开,为基本的生计愁苦,像高林生、孙少安、孙少平、福贵;还有一类苦是死亡之苦,比如陆幼青、黎家明、西西。这种苦大约是苦中之最,能安慰所有的苦难。
其实,看过了,书里的细节大多都忘了,只是翻阅时,内心被抚慰、被看见、被照亮的感觉还在,是充满力量、充满韧性的温柔感。很矛盾是吧?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综合体,不能确切划分的。
有些局面看起来很复杂,有些结果很意外,过段时间回头看,再复杂的都非常清晰,再意外的都有来路,只是当时走在“来路”上不感觉罢了。
经历一些事情未必是坏事,你不会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一转弯,一回头,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网友评论